孔承遠說道“杜君現在是人族總領隊,凡事當以大局為重,賞罰分明,但作為一個統帥,除了自身的威望以外也要有仁德,我承庭兄固然有錯,但杜君也有公報私仇之嫌,若杜君以怨報怨,便有失仁德,請三思啊”
話音落下,許多讀書人都被說服。
孔承遠提到的“以怨報怨”,是讀書人非常敏感的一種行為。
眾圣提倡君子仁義,人生在世難免會與他人有過節,但“以怨報怨”的行為只會讓仇恨加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故而儒家提倡仁義道德,修身養性,以寬恕的博愛來感化他人,從而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
“真沒想到,堂堂儒道五品境大學士居然會淪落到讓他人求情的地步。”杜寧一聲長嘆。
孔承庭聽了之后,額頭上猛然浮現青筋,緊握著自己的拳頭。
柯鴻塵以為杜寧會放孔承庭一次,臉色一喜,“杜君,您是不是”
“你想太多了,十道鞭刑還剩下兩道,若是中途停止成何體統”杜寧冷哼一聲。
孔承遠臉色大變,“難道你真要放棄仁德,一意孤行不成”
杜寧表情冷漠,緩緩道“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句話形成一股強大的文膽力量,重重地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臟。
這可話出自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以仁德報答怨恨會怎么樣
孔子立即反問對方,那我應該用什么來報答仁德
然后并作出自己的見解,以正直對待怨恨,以仁德報答仁德。
杜寧也是這么想的,對待仁德的人,就應該用同樣的仁德對待,才是讀書人的道德仁義所在。
而對于怨恨自己的人,則用正直的方式對待,讓犯錯的人接受正義的制裁。
孔圣尚且以直報怨,杜寧自然效仿。
杜寧以論語之言,反駁孔圣后裔
這一刻,在場的孔家人當場炸毛。
特別是孔承遠,氣得更是臉色發青。
這個例子涉及孔圣的教誨,就算是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反駁,否則必定會被定為“不孝”,從而被逐出宗族。
田飛鵬說道“杜君說得好,孔圣尚且以直報怨,難道你們也要認為孔圣放棄仁德嗎杜君懲罰一個人難道還是錯誤的不成你們身為孔家子弟,要求執法者以德報怨,才是棄至圣先師的教誨于不顧,才是大逆不道”
孔家人氣得暴跳如雷,可他們一句反駁的話都不敢說。
這個指責太嚴重了
“咔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