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過以后,泓軒帝說道“晉王杜寧逼迫羅剎族和妖族與我們云國簽訂了十年的免戰協議,我們云國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后顧之憂,我們大家要兄弟齊心,強大我云朝國力,不,是強大我們整個人族的實力。”
“我等遵旨。”
杜寧安頓好邊關事宜,將大權交還給狄宗鵠之后,就班師返回了云國京城。
回京以后,泓軒帝又免不了大擺延席,為杜寧慶功。
杜寧為云國爭取到了十年的和平,功勛卓著。
在宴席上,文武百官希望杜寧能夠留在朝中輔左幼主,全力發展云國的國力。
而且杜寧乃人族大才,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在朝堂上做到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即便是諸王,也得給杜寧幾分薄面,將來位高權重,權傾朝野,自然是不在話下。
當然,這里的權傾朝野指的是杜寧為國效力,深受百姓愛戴,被賦予極高的權力。
可不是獨斷專行,排除異己等,那樣昏庸的事情,杜寧可萬萬做不出來。
“感謝諸位王爺和大人們的好意,杜某感激不盡。”
杜寧對眾人道“十年之內,我們云國已然沒有后顧之后,接下來,杜某打算返回圣院,為將來的大儒之境打下基礎,所以只能是辭去朝堂上的諸多職位,不能與諸位同僚一起共事,我自罰三杯。”
說完以后,接連喝了三杯酒,向諸王群臣表示歉意。
聽到杜寧這番話,眾人都沉默起來。
雖然他們很希望杜寧能夠留在朝廷與大家一起共事,但杜寧可是一個曠世奇才,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朝堂之上終究只是方寸之地,即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與圣道比起來,卻顯得一文不值。
杜寧是人族文君,他不僅僅是在為云國努力,更是在為整個人族拋頭顱灑熱血,有許許多多重要的事情正等著杜寧去做。
讓杜寧留在朝堂之上,不僅會限制了杜寧的視野,更是會限制他的成長。
杜寧有封圣之資,將來極有可能會成為云國的新圣,成為人族的一根撐天頂梁柱
“懇請皇上能夠恩準微臣奏請,讓臣回圣院修習。”杜寧又對泓軒帝說道。
“杜君雄心壯志,心系蒼生,朕豈能有不準之理”
泓軒帝心中自是萬般不舍,但也萬萬不敢耽誤杜寧追求圣道的前程,于是只得同意道“那就準杜君所奏,免了杜君在朝中的職位,保留爵位。”
“謝皇上。”杜寧感激道。
“此番杜君又為我云國立下大功,朕與諸王群臣經過商議,加封杜君為鎮國公,以彰顯杜君之功績。”
“臣多謝吾皇大恩。”
杜寧接受了泓軒帝的加封,從此又多了一個“鎮國公”的封號。
諸王群臣一同恭喜,為杜寧慶賀。
在京城小住幾日,杜寧回圣院修習。
接下來的時間,杜寧每天都去圣院參加大儒的講座,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府上每天都請帖不斷,都是孔城各大世家的交際拜帖,為了與杜寧攀上交情,都想請杜寧去酒樓吃飯。
杜寧寫信派人一一回絕,沒有參加任何一家的宴會邀請。
畢竟這種人情世故很復雜,要么都不去,一旦去了其中一家,別人家的宴會也得去,否則就會落人口實,認為杜寧現在已經是文君之尊,只參加自己看得起的世家宴會,而對于看不起的世家則毫不理會。
即便杜寧并無此意,別人也難免會說盡一些比較難聽的閑話,到時候在孔城傳來傳去可就不好了。
除了吃飯的請帖以外,杜寧還收到了眾多的文會請帖,希望杜寧參加一些世家舉辦的小型文會捧場,或者是請杜寧前往擔任文會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