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文會可謂是群雄逐鹿,許多人族諸國各地世家子弟皆來參加,都是非常年輕的儒道進士,匯聚了人族各地的精英和天才,即便是今年在孔城圣院舉辦的中秋文會,也都被嵐州的中秋文會壓過一頭。
這一切可都歸功于杜寧無比強盛的文名,才讓諸國眾多學子前來參加。
還有許多翰林、大學士和大儒等在文壇上極具名聲之人也都來到嵐州城,一同觀賞這場比圣院中秋文會還要更為熱鬧的嵐州中秋文會。
一部分讀書人因為從其他地方遠道而來,只想準時的參加今晚的中秋文會,沒有參加杜寧法家圣道新思想的講學,從而錯過親眼見證杜寧開創杏壇圣地的歷史,一個個都懊悔不已,簡直是比丟了黃金白銀還要難受。
也有法家讀書人因為對華夏新律的否定,也都不屑于參加杜寧的講學,只是單純為參加文會而來,在聽到嵐州文院成為杏壇圣地以后也都呆若木雞,難以接受杜寧居然以他們所否定的圣道思想開創了杏壇圣地,這豈不是說明他們都錯了
此時,從諸國前來參加嵐州文會三百多名學子已經準備就緒。
洪黎繼續主持文會,對眾人聲如洪鐘道“既然是中秋文會,那么文會的主題自然離不開明月二字,所有的詩詞文章當以頌月為主,那么洪某現在宣布文會正式開始,請諸位學子開始進行創作。”
話音落下,諸國學子立即在各自的案桌上鋪紙磨墨。
寫詩作詞大多數都是就地取材,或是借景抒情,所以中秋文會的主題必然離不開明月,也正是在這種氣氛的烘托之下,才能夠讓眾多讀書人文思泉涌,從而寫出較好的詩詞來。
文會規定時間為兩刻鐘,但是諸國學子為了參加中秋文會早已有許多準備,故而在洪黎宣布文會開始以后,一個個都奮筆疾書。
不多時,第一篇詩文已然寫成,呈遞到了洪黎手中。
其他慢上一拍的讀書人頓時面露些許無奈之色,文會之上文名相爭,這場文會廣受文壇關注,第一個被念誦的詩文必然會被眾多人記住其作者的名字。
“這是一位云國學子丁維所寫的詩,我來給大家朗讀一遍,以拋磚引玉。”
洪黎先是報了學子的名字,誦讀起了詩文的內容“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好詩這首詩通俗易懂,起碼有達府之才”
“丁維兄首當其沖,可喜可賀”
“丁兄文采斐然,甘拜下風。”
文會場地,許多進士學子紛紛出聲恭喜,表示祝賀。
“不敢當,不敢當,小生獻丑了。”
那個名叫“丁維”的學子急忙向周圍的人拱手還禮,盡顯謙虛。
“哼此等詩文居然也好意思拿出來獻丑,真是可笑之極”
“云國進士讀書人寫詩作詞也就只有這點水準而已,難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