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繼續點評道“我再來說第五句和第六句,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誰呢是屋里燭光太耀眼嗎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這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第七句和第八句,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最后這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詩至此戛然而止,本君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待到杜寧點評完畢,諸國眾多讀書人還沉浸在詩文之中難以自拔。
過了好久,人群中漸漸響起掌聲,隨后掌聲雷動,猶如驚濤駭浪一般洶涌,甚至還有人歡呼起來。
“精彩精彩云麒君的鑒賞可真是相當的精彩啊哈哈”
秦文林放聲大笑起來,無比的高興,秦應空等眾多遼國學子也是神情激動。
秦應空大聲道“感謝云麒君的鑒賞,給予我們遼國大儒張石松先生的如此高的評價,相信今晚過后,諸國文壇之上討論這首持的諸國讀書人會比討論鎮國詩的人更加多,云麒君也必然會因此贏得更多稱贊。”
話音落下,秦應空高高昂首,看向杜寧的眼神無比驕傲和自豪。
云國人紛紛惱怒,他們已然聽出秦應空這句話別有用心,依然是在暗諷杜寧為了自己的文名將望月懷遠捧得極高,最后卻犧牲了云國文壇的名譽,這是一種典型的非常自私自利的行為。
身為文會主持的洪黎眉頭一皺,心里也暗道不好,也認為杜寧過于夸獎張石松的詩文,讓云國文壇處在了一個特別尷尬的境地。
“云麒君怎么可以這樣難道他看不出來張石松獻詩有文壓嵐州之意么”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是文壓嵐州城,實際上是文壓云國文壇,因為云麒君就是我們云國人啊”
“云麒君今晚是不是高興過頭了,如此過分評價張石松先生的詩作,將我們云國文壇置于何地”
許多云國人不敢指責杜寧,只能是默默嘆氣起來。
秦文林對杜寧說道“望月懷遠能夠獲得杜君如此評價,相信我們遼國大儒張石松先生一定會非常高興,云麒君開創杏壇圣地,張石松贈傳天下詩,必成千古佳話,永世流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