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泓軒帝下令全國改革法律以后,云國各州、府、縣境內的百姓們歡呼雀躍,好像是即將過年一般高興。
而許多世家則非常的不高興,因為云國一旦施行華夏新律,將會間接性觸犯到他們世家的利益,于是便有一些世家帶頭反對,結果所有反對的奏折剛到中書閣,就都被泓軒帝不客氣的駁回。
蘇州文院。
葉驚鴻的鴻雁印收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傳書,在完其中的內容以后,葉驚鴻臉上流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開創杏壇圣地,革新法家思想,杜寧這小子,他已經遠遠超越了我”
葉驚鴻想起就在兩年多前,杜寧還是一個剛剛踏上儒道的年輕學子,也正是因為杜寧寫的一首竹石,讓葉驚鴻注意到了杜寧,在得知賢王黨的官員要對杜寧不利以后,便親自前往南平府救了杜寧一命。
轉眼兩年多的時間過去,杜寧被封為人族文君,成為能夠探索圣道的大儒,甚至還成為了半圣之師,讓更多的人敬佩,無論是對人族的功績還是文壇上的成就都完全超越了葉驚鴻。
葉驚鴻高興的同時也有幾分心有余悸,幸好杜寧當初并未被賢王黨的官吏所陷害,否則人族將會痛失一位文君,甚至痛失一位未來半圣。
葉驚鴻的心中堅信,既然杜寧能夠開創出杏壇圣地,能夠當上半圣彭星河的老師,那么以杜寧的資質,將來也必定能夠封圣
“只可惜未能親眼看見杜寧開創杏壇圣地,也不曾親眼看見他詞成傳世,倒是一個遺憾”
葉驚鴻由于公務繁忙,故而沒有參加杜寧的講學傳道,讓葉驚鴻感到幾分可惜。
因為云國蘇州文院也要舉辦中秋文會,需要他這個院君主持大局,若不是因為實在走不開身,葉驚鴻又何嘗不想前往嵐州城聽杜寧講學傳道又何嘗不想親眼目睹杜寧寫出傳世之詞呢
葉驚鴻稍微嘆了口氣,然后他使用鴻雁印傳書,將這個好消息傳達給了南平府文院的東方雄,也讓南平府的朋友們也跟著一起高興高興。
除了杜寧開創杏壇圣地的事情之外,在中秋文會之上,杜寧的水調歌頭與張石松的望月懷遠也成了諸國文壇之上熱議的話題。
一首傳天下詩,一首傳世之詞,成為了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張石松在遼國文壇上發布文章,稱已經收到了杜寧的回禮,雖然他并沒有與杜寧見面過,卻無比的仰慕杜寧的才能,他會將水調歌頭珍藏起來,代代相傳下去。
許多遼國讀書人氣得不行,特別是秦家和柯家的讀書人,對張石松的這個行為非常的不滿,張石松這么做法簡直是在助長杜寧的文名。
也有一些遼國人則是稱贊張石松的高風亮節,沒有因為文壇相爭而與杜寧結下仇恨,這樣的胸襟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儒
張石松的品德,讓大多數云國讀書人很是好感,也讓不少云國讀書人對張石松很是稱贊。
因為杜寧在嵐州文院開創杏壇圣地,成為杏壇之主,諸國讀書人皆前來嵐州游玩,一同探索杜寧的法家圣道新思想。
一時之間,嵐州名揚人族,成為諸國讀書人向往的讀書圣地。
同時,還有許多法家讀書人意識到自己曾經錯誤的想法,皆來嵐州向杜寧賠禮道歉,并希望能夠成為杜寧的學生,學習杜寧的法家圣道思想。
杜寧欣然接受了這些人的道歉,都將他們收為弟子,傳授他們自己的法家思想,在嵐州文院廣收弟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