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馬車緩緩停下,杜寧走了下來。
“我等恭迎杜君”
“見過云麒先生。”
“拜見杜先生。”
諸國讀書人紛紛向杜寧作揖行禮,每個人的臉上都滿是恭敬之色。
杜寧看見這么多人前來迎接自己返回孔城,心里也頗為高興和自豪,畢竟并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可以有這種隆重的迎接儀式。
“見過諸位。”
杜寧也向眾人作揖回禮,隨后目光稍微一掃諸國讀書人,將附近每個人的表情都盡收眼底,大多數人都非常的高興,由衷的歡迎杜寧返回孔城。
也有人有表面看起來恭敬,嘴角卻微微上揚一個弧度,流露出滿不易察覺的譏嘲,但瞞不過大儒境界的杜寧。
此時的杜寧不僅僅是一名大儒,更是接觸圣道,準備封圣的大儒。
少數人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緒掩飾的很好,可是大多數人某些不自然或過于浮夸的表情落在杜寧眼里,都會被杜寧瞬間警覺。
此時依舊還有一些人非常不服杜寧的思想,然而不服歸不服,杜寧在嵐州城做出來的政績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他們再怎么不服氣也是于事無補的。
孔德率領大儒殿眾多大儒走到杜寧面前,皆向杜寧拱手。
“杜君,你回來了。”
“嗯,回來了。”
“一年不見,近來可好”
“有勞先生掛心,在下一切都好。”
“這一年下來,辛苦你了。”
“不辛苦,為百姓服務。”
杜寧與眾多大儒相互寒暄,向前來迎接自己的諸國好友們見禮,隨后就在眾人的簇擁下進了孔城。
進入孔城的三里路程全部都是夾道相迎的百姓,杜寧不斷向熱情的百姓們拱手,向眾人打招呼。
一位大學士低聲道“讀書人的政績可以作假,但民心眾意是假不了的,因為政績可以騙人,百姓們對讀書人的愛戴卻是發自肺腑的,長街三里迎文君,即便是一國之君駕臨孔城也不過如此。”
其他人紛紛點頭。
走完三里長街,杜寧才重新坐上蛟龍馬車前往圣院。
圣院眾多大儒和大學士等讀書人則是騎上馬匹,跟隨著穆百川的護送隊伍。
回到圣院以后,杜寧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向孔德匯報了他在嵐州城的工作情況,并將州牧官印交還圣院。
完成交接以后,孔德召開大儒會議,針對華夏新律推廣事宜進行眾議和表決。
有了杜寧在嵐州做出的諸多功績,大多數的大儒都贊成開始推廣華夏新律用于人族,并采取杜寧的主張,廢除一切公堂上的刑具懲罰,以達到法家“以刑止刑”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