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夢
搞物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尤其是量子物理學這個領域的專家幾乎都是腦補的高手。畢竟到了這個領域,想要通過具體實驗驗證理論變得越來越困難。思想實驗的作用就愈發重要了。
它快捷迅速,方便進行。雖然實驗的精準程度完全取決于腦補能力,但另一個特征卻讓它擁有了極端重要性方便理解。
畢竟再厲害的科學教育工作者,也很難向普羅大眾準確宣傳自己的發現,至少用正常人類的語言不行。和這宇宙中最微小尺度的研究相比,人類的語言太粗糙,太容易產生歧義。如果是為了精確,描繪這個世界的最佳語言確實應該是數學。
但好在擁有粗糙語言的人類同時也擁有粗糙的思維模式和心智,絕大多數人其實并不在乎構成了宇宙的基本粒子之間究竟有什么特質,或者它們互相之間會如何作用。它們與普通人的生活毫不相干。微觀和宏觀領域是如此的涇渭分明,仿佛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橫亙的巨大鴻溝。
通過數學了解世界,通過實驗驗證世界。而面對公眾的研究者們,則還需要通過思想實驗將數學公式轉化成普通人所能夠理解的內容。
從物理學家群體里找出那么一兩個渾身上下都是藝術細菌的異類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找不出來生死疊加的貓、無限亮的天空、全知全能的妖怪和圍繞著原子旋轉的云朵,這都是用堅硬且精確的科學發現,以及柔軟并縹緲無定型的感性認知共同構筑出的夢。
唐慶隆也在做夢,夢中的場景讓他有點不安不安的來源則是他在觀察中發現的異常。
太陽系內的輻射主要來源是太陽,而太陽的輻射在宏觀角度來看,是比較穩定且持續的。這塊玻璃在太空里穩定運行了三十多年時間,它理應有變化且變化程度應當完全符合公式的預測。
這個預測甚至把太空站在軌道上旋轉的情況一并考慮了進去。但越是精確的估計,就越能體現出這個發現的離譜就仿佛有什么東西突然出現并且阻隔在了太陽和這片玻璃中間似的。
在唐慶隆的夢里,那個阻擋了輻射的東西就像波浪似的,輕輕起伏,影響著太陽到地球的輻射。但很快,唐慶隆就開始皺起了眉頭。
不是波浪,不可能是波浪。他猛地睜開眼睛,命令自己的ai尋找起了光伏發電的數據。五分鐘后,唐慶隆重新閉上眼睛,緊緊皺著眉頭重新陷入了沉思。
在這塊玻璃太空服役的同時,長達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全球的光伏發電水平并沒有明顯波動甚至發電效率還略有上升。
太陽的熱量輻射里,大約50左右是以可見光的形式發送出來的。剩下的部分里,43是紅外光,7是紫外光。而地球上的光伏發電主要利用的是可見光和近紅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