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號艙爆炸后,傳輸陣列和交換數據鏈功能全部中斷。系統只能轉入傳統無線電連接模式。正常工作的兩艙宇航員們,在排除系統故障的時候就知道了“三號艙爆炸”的消息。
從入選飛行任務的第一天開始,無論是飛行員、工程師,還是那些準備在火星上大展拳腳搞出幾百篇論文的載荷專家,大家其實都已經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載人航天任務是有可能死人的。
或許是起飛的瞬間,烈火會忽然吞噬所有人的身軀。或許是入軌的時候,一顆無名的微小行星會擊毀飛船的艙室。或許是再入軌道的時候,強大的反推發動機會扯碎軌道上由ai拼湊的輕質結構。
作為即將成為離家最遠的人類,宇航員們有這個心理準備。
但隨后控制中心傳來的消息逐漸讓大家開始陷入了焦慮當中。宇航員們能夠接受自己所乘坐的飛船被隕石砸碎,卻不能接受自己的身體竟然會變成炸彈。
好在宇航員的心理素質都是一等一的優秀,哪怕聽到了這么讓人心驚膽戰的消息,宇航員們依然保持著卓越的工作狀態。
控制中心也在向他們傳達著研究進展,并且最終形成了“頻繁艙外行走”的預防模式。雖然很難說這樣的預防模式到底有沒有用,但至少大家現在都還活著。
鄭燕飄回到休息區,然后看著自己頭像下方的紅色提示嘆了口氣。
又是99留言未讀,一號艦上的人就這么閑的嗎這都在宇宙里飛了一年了,有話也該聊完了吧
點開留言,一號艦指令長的留言一條又一條的出現在了屏幕上。鄭燕翻著白眼一條一條地讀了起來。
留言其實也沒啥新鮮內容,主要內容就是一號艦的指令長以及全體宇航員們準備抗命他們不想聽從控制中心的指示,在火星軌道上直接調頭回家。
一號艦的意思很直接,去他娘的返回計劃。從地球飛到火星要接近兩年,調頭直接飛回去的耗時則超過三年。五年的人生全在宇宙空間里度過,結果目的只是在火星實現軌道載人那也實在是太虧了。
“政府付出巨額資金,我們做好了死亡的準備,拿出人生最美好的八年來參加火星登陸計劃。就這么在火星軌道上飛幾圈,然后就回去我們不甘心。”
一號艦已經不打算掩蓋自己企圖抗命的打算了,他們甚至通過控制中心也能看到的信息數據交換渠道,直接明文向鄭燕發出了商榷請求。
只有一號艦登陸,火星載人登陸計劃仍然不能算成功。一號艦的主要分工是營地搭建,船上只搭載有一位載荷專家還是個研究地理的。
一號艦的指令長向鄭燕提出建議,他們希望二號艦也能抗命執行著陸任務。然后雙方繼續進行科學探測和相應的研究要不然一群工程師搭建出再怎么完美的火星營地,這些設施也派不上用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