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取代
“鄭姐,這么下去是不行的”曙光七號上,一場針對指令長鄭燕的“政變”正在迅速發生。所有成員都不再遵守鄭燕的指令,而是強行剝奪了這位指揮官的指揮權但卻沒能成功控制住她的行動。
好不容易鄭燕一個人在指令艙里鎖著門,通過對講機朝著自己的乘員咆哮道,“少跟我來這套”
“你得吃藥啊姐。”瓦蓮京娜和阮紅英被推舉成了與鄭燕交流的主要談判人員這主要是因為曙光七號上一共就她們三個女性乘員。
一般來說,大家都覺得現在請女性來溝通效果更好。至少不至于讓鄭燕覺得自己正在被威脅。
沒有人想讓一位把自己關在指令艙里的指令長感到威脅,尤其是這位指令長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精神和認知異常的時候。
曙光七號的乘員這兩天明顯察覺到了鄭燕的異常,其中最主要的異常集中在意識行為方向上。
鄭燕是指令長,是整個曙光七號上年齡最大的女性。雖然現在的政治和輿論不太鼓勵這么講,但鄭燕在曙光七號上的角色確實像是管理著一大家子的媽媽。而這么一個必然會讓人充滿尊敬和愛戴的角色,最近突然出現了一些明顯的異常。
她會捂著自己的腿關節和后腰,說自己疼的厲害,而且一邊說一邊直涌眼淚。她的動作越來越僵硬,甚至已經不能很好的完成翻跟頭和轉身等動作。她開始腹瀉,而且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癥狀。
這些癥狀都是典型的強直性脊柱炎表現,而且如今突然出現并且加重,就算是個沒什么臨床經驗的普通人也能判斷出來,鄭燕的身體出了問題。
鄭燕需要持續服藥的事情在曙光七號上不是秘密,在航天總局里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絕大多數宇航員都身體健康的仿佛“一條活龍”身體虛弱到連只雞都捉不住鵝的人是不可能在發射階段持續數分鐘的4g過載環境下生存下來的。
宇航員們健康甚至有些壯碩的體魄,同時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宇宙空間中的無重力環境。肌肉量越多,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無重力飛行衰減后,剩下的肌肉量也就越多。
但宇航員的選拔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指令長和載荷專家這兩個“工種”。
載荷專家要求宇航員擁有足以勝任“在陌生星球上展開科學研究”的專業知識水平,能夠在漫長宇宙旅行中保持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全的強大內心,以及愿意為了這趟飛行搭上自己生命、自己在地球的人際關系、所有親朋好友的關心的覺悟。
指令長的選拔標準甚至比載荷專家更加嚴苛。做為一艘承載八人生命,造價百億的宇宙飛船的“船長”,指令長必須具備豐富的宇宙駕駛經驗,擅長領導和團結成員,能夠夠迅速完成對情況的評估和處理,擁有在極高壓條件下理性高效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大心臟。
如果按照大崩潰之前的影視作品套路,只有年齡五十五歲,身體二十五歲的gun王牌飛行員獨行俠才能做到。
或者三十五歲前拿了五次金頭盔的頂級戰斗機飛行員轉入航天大隊之后又完成了十次軌道飛行的資深飛行專家才能勝任。
飛出地月系統的載人宇宙航行本身就是一樁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而參與進來的人,都是通過了聯合政府、學術委員會和航天總局嚴苛的反復審核的絕對精英人才。
由此可見,鄭燕本人應該是個什么級別的人才她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定期服藥能夠緩解疾病進展,但是無法完全治愈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她的脊柱活動會越來越受限,最后幾乎失去活動能力。
背著如此巨大的劣勢,鄭燕仍然擊敗了其他十二位職業宇航員,順利成為了曙光七號指令長。除了她自己的豐富經驗以外,個人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條件航天總局通過四十多套不同的計量測試系統對備選宇航員們進行了詳細分析,鄭燕以壓倒性的優勢得到了指令長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