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勘探對于大范圍的地質結構探測很是拿手,但卻不太適合勘探靠近地表位置的精細結構。僅僅依靠自動化設備,史蒂芬無法判斷那兩個斜向壓裂帶是否足夠穩定,是需要經過固化處理后就能放心不管,還是應該直接選擇放棄現在的這個著陸地點,去考察剩下的三個預備著陸地。
這就不是在第一現場的普通宇航員能夠決定的事情了——調整著陸艙的位置是一項大工程,而為地下三四十米深度的性質不明狀態不明壓裂帶是一項同樣艱巨的工作。
用于填縫的凝固劑需要添加多種材料,而考慮到凝固劑的總量——且不論從零開始制造一個中等規模水泥廠的消耗——一開始自噴發的水冰或許還不夠調配凝固劑用的。
他們是來火星建造探索的前沿基地的,不是來火星上從零開始搞工業化的。
拿到了數據之后,史蒂芬迅速向菲爾德提出了“更換著陸點”的提議。但這個建議菲爾德自己也做不了主——他把史蒂芬的建議同時發給了曙光七號軌道艙,曙光六號飛行組,以及遠在地球上,目前還掌握有控制權的陸沉“課題組”。
如果不出意外,地球課題組在綜合了曙光七號和六號的共同意見之后,就會下達指令允許他們轉移地點。
這說不定能創下一個全新的文科考點——登陸火星第二天,人類才第一次踏上火星啥啥的。
曙光六號對于這個要求一點意見都沒有,他們甚至還非常熱心的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他們更推薦靠近南極地區的螺旋山谷。
地球上那個課題組遲遲沒有回音,這倒也算正常。畢竟有個來回接近半小時的延遲,相應的信息處理也需要時間。
可曙光七號一直沒動靜,這就有點奇怪了。
“哎西……鄭姐,我是宇哲啊,聽到請回話。”金宇哲第八次呼叫,耳朵卻仍然聽不到任何回音,“我們發送的消息你能收到嗎?”
放開通話鍵,無線電里傳來的是一陣被火星磁場操弄的電磁底噪。噪音無序且難聽,更討厭的是在等待回信的時候,每一下噪音變動都像是虛弱的電波正在求救。
登陸艙內的空氣近乎凝固,所有人都很緊張——尤其是席爾瓦,他的女朋友阮紅英也在曙光七號里,現在同樣也沒有回應。
“曙光七號進入視界,可見光成功捕獲了……”瓦蓮京娜向菲爾德匯報著自己的發現,結果話沒說完,她就不吭聲了。
“捕獲了,然后呢?”菲爾德半天沒有等到后半截話,他皺著眉頭看向了瓦蓮京娜,結果正好聽到這個白金色頭發的載荷專家字正腔圓的喊出了一聲“蘇卡不列”。
瓦蓮京娜面前的顯示器上顯示的是個稍微有些模糊的影子,那個影子的外形結構和曙光七號類似之中也有明顯區別——它分成了明顯的三塊,并且這三塊還在快速互相遠離。
很明顯,曙光七號遇到了巨大的麻煩。這麻煩就像是天邊劃過的那道火流星一樣明顯。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