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之前遇見敵人的導彈來襲,采取的是和普通戰斗機在空戰的時候完全迥異的戰法。它一不進行機動躲閃、二不加速逃離、三不釋放誘餌彈,而是等到導彈近身的時候利用機載航炮將之擊落。
在伐國巴黎上空,面對鋼珠導彈攻擊的時候,無人機采取的是放任這些導彈靠近自己,等到它們進入機載航炮攻擊范圍的時候,發射航炮炮彈將它們擊毀的戰術。而等到鋼珠導彈進入這么近的范圍內后發生自爆,鋼珠子彈以天女散花的方式四處飛濺,自然能攻擊到包圍圈內的無人機了。
正是因為航炮炮彈的無往不利,才使得燕飛慢慢養成了習慣,在進行反導作戰的時候將敵方導彈放進自己身邊,進行近距離射擊作戰。結果卻忽略了無人機還有一種更為犀利的反導手段,那就是機載導彈的反導。
不管是無人機的AIM-120空對空導彈還是AGM-地獄火導彈,在量子雷達的引導下,都是最為厲害的遠距離反導利器,它們的最短攻擊距離都超過了20公里。而在20公里范圍之外,這片區域非常廣大,鋼珠導彈還無法對無人機形成合圍,畢竟空域太大,想要封鎖這片空域需要的導彈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只要無人機在鋼珠導彈還沒有對自己形成合圍的時候,發射導彈擊毀某一個方向上的幾枚鋼珠導彈,然后從這個缺口沖出包圍圈,就能完美的避開了鋼珠導彈的攻擊了。
所以當無人機發現四周包圍過來的導彈后,它計算了一下雙方的距離,然后快速發射了兩枚AIM-120空對空導彈。在量子雷達的引導下,這兩枚AIM-120空對空導彈向著東邊全速飛去,只是十多秒鐘后,就擊中了正前方飛行的兩枚導彈。
四枚導彈在空中狠狠撞擊,爆起漫天的火光,然后同歸于盡。在那兩枚來襲導彈的殘骸中,量子雷達發現了大量四處濺射的鋼珠子彈,這些導彈果然是專門為了對付無人機制造出來的鋼珠導彈。不過此時的鋼珠導彈距離無人機還有二十多公里遠,而且這些鋼珠子彈不是被主動彈射出來的,所以它們根本就沒有對無人機造成任何傷害。
無人機這一波導彈攻擊,快速的在尚未合攏的鋼珠導彈包圍圈中破開一個缺口,然后它一個加速,就從這個缺口處飛了出去。
無人機的最高速度達到了三倍音速,它這一加速可謂是風馳電掣,快速離開了剛剛的包圍圈。不過那些鋼珠導彈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們在前方一個轉彎,開始追著無人機狂奔而去。這些鋼珠導彈是由米軍的防空導彈改裝而來的,如果沒有進行鋼珠改造,它們自然能追上無人機。但是在進行改裝后,因為重量和重心的變動,使得防空導彈的性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它們的飛行速度大幅降低,根本就追不上以三倍音速逃走的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