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的夜晚里,在霧隱島西邊臨海的一個秘密碼頭里,燕飛和楊奇站在倉庫里面,兩人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巨大部件分段,都有些激動的樣子,只是楊奇相對平靜一些。
燕飛先是檢查了一下拼裝順序,將需要組裝的部件分段收進通用空間,然后再將它們從通用空間取出來,放在計劃好的地方。接著繼續這個步驟,將其它的部件分段按照順序進行組裝。
這些部件分段的重量非常大,至少都在幾百噸以上。如果依靠人工進行組裝,不但需要大型的精密吊裝設備和經驗豐富的工人,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但是燕飛只是利用了通用空間收取物品的能力,就能夠控制部件分段絲毫不差的出現在想要出現的地方,并對它們進行組裝。
楊奇在一邊看著燕飛不斷將部件分段收進通用空間,然后又從通用空間將它取出來,精準的放在需要組裝的位置上,就對燕飛的空間收取物資的能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過他現在的科學儲備還沒有涉及到空間知識,所以對空間的運用一點也摸不著頭腦。
10個小時后,在燕飛的辛勤工作之下,這條長度達到100米,寬度達到10米,高度達到5米,總重量達到5萬噸的巨型人造鯨魚終于組裝完畢。光是從外形上看,這條人造鯨魚和普通的鯨魚沒有任何不同,只是體型上巨大了很多。
組裝完成后,楊奇走上前去,打開人造鯨魚的頭部,露出里面的控制電腦。然后利用思維儀通過輔助智腦連接這條控制電腦,將輔助智腦數據庫中的一套智能操作系統傳輸到控制電腦中。
這套智能操作系統和現在的任何操作系統都不一樣,因為它全部使用漢字來進行編碼。如果對漢字和華夏文化不熟悉的人,不說搞清楚這套系統的運行原理,就是想要知道它是如何編寫的都難。就算對漢字和華夏文化非常了解的人,如果不知道里面的邏輯思維關系,也對這套系統摸不著頭腦。
不但如此,楊奇在這套智能操作系統中還加入了全新的加密算法。以地球上目前的科技,根本就無法破譯這套智能操作系統,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這套系統被人入侵。
這條人造鯨魚是自動運行的,并不需要工作人員時刻對它進行操作。只要在智能操作系統中設定好工作流程,它就會自動按照這個工作流程來進行工作。就算遇見復雜情況,它的強大運算能力也足以讓它做出最為正確的反應。
這條人造鯨魚的活動范圍是霧隱島西部海域離岸20公里,海底1000米內的范圍。它體內的高能電池組能夠為它提供強勁的動力,一次充電就能夠保證它在海底運行十天以上。一旦出現故障或者是電力短缺,它就會自動返回到這個秘密碼頭,讓楊奇對它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