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后,楊奇終于拿出了宇宙飛船的設計圖紙。因為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是前往靈神星,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科研任務,所以這艘宇宙飛船簡陋到極致。不但沒有維生倉和補給倉,也沒有其它的高科技實驗設備,就是發動機也被盡量精簡。
這艘宇宙飛船從外表上看非常簡陋,但是它的科技含量卻非常高。它的艦體使用的是夢幻島的最新復合金屬材料,不但輕便堅韌,而且還耐高溫。同時它的上面還自帶一個超級計算機,里面有一個智能控制系統,這個智能控制系統通過腦波和燕飛的思維相連,可以按照燕飛的意愿做出任何的飛行動作。
在能源上,這艘宇宙飛船并沒有使用傳統的固體化石燃料,而是采取的全電力推動。要知道地球到靈神星之間的距離足足有3.7億公里遠,想要將一艘宇宙飛船以100公里/秒的高速一直推到靈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帶,需要的能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全部采用固體燃料的話,宇宙飛船的重量將變得非常重,而且固體燃料還可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如果使用全電力來推動的話,那么電池的重量比固體燃料還要大,這樣會進一步增加宇宙飛船的重量,讓它無法以100公里/秒的高速在太空中飛行。
但楊奇知道燕飛有一個可以儲物的空間設備,所以在設計宇宙飛船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個關鍵,他準備讓燕飛在通用空間里自帶補給物品,更重要的是必須在里面攜帶十組可以進行替換的大型超級電池組。一旦宇宙飛船的電力即將耗盡,燕飛就可以從空間設備里取出替換的電池組,進行及時的更換。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電力支撐宇宙飛船飛到靈神星上,而每次只需要使用一組超級電池,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宇宙飛船的重量。
通過極度精簡的宇宙飛船布局,加上功率巨大的發動機帶來的推力,再加上堅固的飛船艦體,最后再配合燕飛強健的體魄,這艘宇宙飛船的最高速度才能達到100公里/秒的設計時速,才能讓燕飛在最短時間前往靈神星。
只是為了燕飛的安全考慮,楊奇并沒有將宇宙飛船設計成只能飛往靈神星,而是將它設計可以在地球和靈神星之間往返飛行。而且在安全上,楊奇也設計了非常多的安全保障,并沒有完全不顧燕飛的安全。
楊奇設計過更加先進的宇宙戰艦,但是他知道以夢幻島的實力還無法將它生產出來,這次就是按照夢幻島的生產能力進行的設計,所以這艘宇宙飛船的的科技含量根本就無法和宇宙戰艦對比,而且作用極度單一。但它也有好處,那就是只要原材料到位,夢幻島就能將它生產出來,馬上就能使用。
燕飛得到設計圖后,將它導進無人機的小型生產車間,發現它果然能夠被小型生產車間生產出來。只是因為需要提高生產精度,將這艘宇宙飛船生產出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點和一定的時間。但這事關無人機的升級大計,燕飛根本就不敢怠慢,馬上就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啟動小型生產車間開始生產宇宙飛船的零部件。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時間里,燕飛操控人工智能進入世界各國的資料庫,從中收集了大量的其它國家宇航員在宇宙中飛行的資料,并結合自己從宇宙人類知識中傳承的宇宙航行經驗,制定出自己的宇宙航行手冊。然后根據這些手冊進行模擬訓練,其中就包括如何處理宇宙航行中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必須熟練掌握這些在宇宙中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