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只吃田地里的蚊子,房里的蚊子它不吃的。”
“那么,蚊子跑哪去了呢”張桂芳忽然想起什么,推開金華斌正吻向她的嘴說“別吵,我們一起出外看一看,沒有蚊子可能與這些植物有關。”
說完,拉著金華斌的手,在房子邊上看了看,窗角的地里種有好幾分地的薄荷,夜風里飄進涼涼的香味。張桂芳指著它說“小時候每次被蚊子咬,爸就給我在叮咬處擦清涼油,這清涼油中就有薄荷的成份。你記得嗎這些天,老前老后新鋪的卵石路兩旁就被他們除去雜草,種上些薄荷。”
經她一提醒,金華斌也想起來了,倆兄弟不僅僅是在新鋪的卵石路兩旁,還在墻角等處暗喑裁上薄荷等其它草類。一拍腦袋說“我知道了,無蚊的訣竅是門堂陰溝無積水,防孑孓滋生,房角與四周種上氣味可防蚊的植物。一定是這樣的,明天,我把房角植物拍下,到文化站圖書室查一查。”
“你傻不傻呀,旅游要求的是神乎其神的傳說,查到了也不能說出來,自個有數即可。”張桂芳邊說邊用嘴堵住他的嘴。
第二天一早,兩人就開車來到了高遷,用照片拍下植物圖片,經過查詢,有艾草、薄荷、碰碰香等幾種防蚊植物。
“大功告成。”對著查得的結果,兩人興奮相擁在一起,只要搞清楚門堂為什么長年不積水,一切都搞定了,并且可復制。
門堂的卵石圖案完成了,接下來最重要又最神秘的是龍母壁。金華斌連老前老后也一概隱瞞,自個在龍脊位置上挑好卵石,并預先用飽和食鹽水煮沸一天一夜后再在太陽下晾干,龍口中含有的龍珠更用藍色東陵玉經氯化鎂處理。
沒辦法,面子就這么大。
點晴儀式開始了,點晴前是多云出太陽的天氣,可龍脊卻是濕漉漉的,預示著有雨。張局由司儀盤中接過藍色東陵玉,醮上膠給按到龍眼處,不一會兒,天即陰了下來,狂風大作,再一會兒,大雨傾盆。
風從虎,雨從龍,一條卵石鑲嵌的石龍真的能預報天氣參加的佳賓紛紛稱奇。圍觀者中,有旁邊不遠處桐江書院的老板,聽說祠堂翻修得水平不錯,特意過來參觀取經的,恬巧碰到這一幕,大吃了一驚,走到龍形壁照前細細觀察,看不出半點異常。
“我自思多年來對周易略有研究,根據周易卜了一卦,今天并無大雨,為何結果出乎意料,”桐江書院的方院長語氣中充滿不信。多年所學不如一條卵石龍更準
不請自來的貴客,桐江書院系宋乾道方斫所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廬人因名桐江。桐江書院位于今臺州皤灘鄉山下村與板橋村之間。當時的桐江書院有鑒湖煙柳,西可登臨道淵山,確是環境清幽的鐘靈毓秀之地。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眾醉獨醒之中”,是“東南學者表正之師”。所以,桐江書院創辦后,名聞遐邇,“四方之學士文人,負笈從游者嘗踵相接。”朱熹、王十朋等歷史名人新筆題寫的“鼎山堂”、“桐江書院”匾額沿存。王十朋南宋樂清人,1157年進士第一。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曾兩次巡視仙居,并滿懷激情地留下了“鼎山堂”三個字。這個有朱熹真跡匾額至今還保存著。縣政府一直以來有把它進行旅游開發的打算,正在籌備階段。眼前的方院長正是書院的現任主人。
忙拉著他的手給張廠長相互作了介紹說“今天高遷祠堂,明天說不定就是桐江書院翻新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