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斌還想說些什么,手機響了,是張桂芳的國際長途。
“你家的那位有千里眼,開免提,聽她說些什么”項海星搶過手機,摁下免提鍵。
“親愛的,聽我爸說仙居各個廠紛紛改成公司制了,爸也有這打算,我向公公打聽了這方面的政策后以為,公司制確實比廠好,你今晚有空找爸議一議,給他出些好主意,相信你哦。”手機那頭,沒一句情話,而是命令口氣的指揮他去干活。聽得項海星在邊上按住嘴巴忍不住要笑。
不一會兒,手機通話結束,他把手一攤,聳了聳肩說“我還得去準丈人家一趟。”
“去吧,去吧,你家的慈西太后有令。”項海星揮了揮手,買單后顧自開車走了。
到了準丈人的家里,向他解釋了公司與廠的不同,他根本聽不懂有什么差別,最后說道“既然大家都在改,我隨大流,好女婿,你給搞一份公司章程,我們明天報到工商局去,另外,有一筆生意上的事給核計核計。”
準丈人口中生意上的事指的是桐江書院的擴建與翻新。經過半年多的反復認證,書院的旅游開發正式開始了,石窗生意落到了他的工廠里,可惜是轉包的,并且只是回廊的幾百扇石窗。圍墻的石窗釆取了水泥澆注,八扇一循環。
“旅游局與承包商都認為,游客都是走馬觀花,不會繞著圍墻去研究石窗的圖案有什么不同,所以決定簡化,以節約成本,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些。另外,承包商收了我們百分之十五的所謂管理費,因為我們不是建筑公司,沒有獨立承包工程的權力。這票生意接下來,也只能賺些小錢。”準丈人的話里透著些不服氣,憑什么活是我干,錢卻上一級承包商賺。
如把桐江書院當作旅游項目進行核算,簡化圍墻石窗算經濟賬絕對是合算的。如把它當作傳承了千年的傳統文化看待,忽視細節,會造成歷史的硬傷。金華斌勸慰著張廠長說“有得賺就好,我們企業不差這點小錢,大頭在國外的勞務輸出上呢。”
張廠長開了瓶酒,倒上一碗笑了笑說“不是有得賺就好,是賺太少,現在,我們的名氣打出去了,有很多外地重修族祠的找上門來,點名要我們去包這活計兒,桐江書院這利潤比他們低多了,才找你商量該不該接的。”
金華斌有些急了,唯恐他因利薄放棄了這筆生意,脹紅了臉對他說道“當然得接,這是為家鄉作貢獻,給后人留下點兒東西,我們不接的話,石窗肯定會走樣的,對書院的文化沉淀沒人有我們這樣的用心。”
“好女婿,先喝酒。”準丈人給倒了半碗酒說“女兒也是這意思,你倆確是一對兒,今天,我們不醉不歸。”
“可是,我開車來的啊。”金華斌急道“喝了酒怎回去”
“回不去就住下了,來,把酒滿上。”他不由分說地給金華斌的碗里加滿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