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兒子之事后,柴卓下令兵發膠濟城。先頭部隊行軍到東門后,探子來報:“敵軍布陣極其古怪,百姓身無甲胄,手拿武器列于前面,土兵們拿著弓箭與長槍在后督戰。城門之上,士兵押著婦幼與老人,傳令兵在城上到處奔跑號令,百姓如不能取勝或陣前投敵,當場砍了他的親人。
原來,本城的守官是劉豫的兒子劉曾,聽說柴卓大軍到來,想到城中糧草不多,只夠二月之食,想棄城而逃。手下文官獻計道:“此城一失,你父親必將生氣而拿你開刀,糧食缺少可以驅趕百姓出城作戰,百姓死亡,只留士兵,糧食便可支撐一年。柴卓自視仁義,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如不忍殺百姓,我城池可保,殘殺百姓,則替我省糧,城池亦可堅守,以待將來變故。”
劉曾聽了,覺得有理,于是有了開頭的一幕。柴卓也猜到了他的用意,為將之責,在于保境安民,這樣的守法,只要連續十幾天的猛攻,城中必生變故,但百姓死傷必重。起義之前,柴卓本是商人,不是殺代果斷的將軍,一下子下不了這狠心。于是,下令留三分之一人馬圍城,大部隊繞過城防繼續前進。
十余日后,傳來軍報,說濟膠城已破。經過是連攻七八天后,守軍以百姓守城不力之名,殘殺他們的親人,一城百姓死亡大半,百姓忍無可忍,反水放開城門。李有勇將軍震怒,城破之日,下令不許一個士兵投降,一概殺死,砍下五千余士兵的腦袋,在城外筑成京觀。俘虜劉曾后,游街示眾,并于曹市千刀萬剮,為死去的百姓報仇。
《京觀》
戰禍啟,血肉飛,
河泛朱,土成赤。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場本是修羅場。
五千貔貅成京觀,
一萬只眼空向天。
一家興百家凋零,
一人帝萬人流漓。
“什么叫京觀?”一個客人好奇地問:“是一種漂亮白風景嗎。”
可能是自己的普通話不準確吧。金華斌又詳細地描述了一番道:“京觀就是古代發生大戰,戰勝的一方把敵人的尸體成千上萬的筑土成高臺,向世人夸耀武功。”
說完,把桌上的土豆泥往油炸知了上一拌,堆成一個梯形的高臺模樣,說:“就這樣子,一層層壘起。”
客人一看傻眼了,這么個打比方,這菜還吃得下?金華斌講到興頭上,并沒發覺,繼續賣弄著:“京觀:京,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尸,必筑京觀,以為藏尸之地。秦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就曾筑京觀示威諸侯,東漢皇甫蒿誅黃巾軍,也曾多次筑京觀震懾百姓。”
其它客人聽得津津有味,這位客人卻大叫道:“今天我戒葷,給我簡單些,來一份仙居的澆頭面吧。”
澆頭面做法簡單,但味道很好,極有地方特色。金華斌知道是故事引起的反應,笑著吩咐后廚給做。
不多久,一盤香噴噴的澆頭面端上來。客人嘗了嘗,味道大贊,忙問做法。金華斌作詞說明了做法。
《一剪梅,仙居澆頭面》
筍絲肉絲雞蛋絲,豆干油泡,黃花菜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