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肝入鹵,文火慢煮,去掉浮沫湯純。切片醮醬齒留芳,味思之朝朝暮暮。
酒足飯飽后,一行二十人扮成賣皮貨的獵人來到小鎮中。不久,張屠夫就傳來了消息,小鎮守軍不到百人,都是些老弱殘兵,并且他們聽說宋兵即將來臨,人心惶惶的。原來,宋兵不宣而戰,金朝沒有防備,被宋朝奪取了很多邊境的小城。因為路途遙遠,金國還沒有來得及開始調兵遣將。
天助我也,吳參將急忙調兵前去攻打,對外謊稱萬人。鎮中守軍不知宋軍的規模,加上上鋒又沒給出任何意見,聞訊宋軍將至,急忙與大部分的居民一起,逃到散關城中,沒作任何的防守。吳參將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兵不血刃就奪得了小鎮。張屠夫等也乘亂混入到了城中。
到了城中,張屠夫帶人粗粗地偵查了一下,嚇了一跳,守軍居然有三千余人,不過,除幾個當官的是金人外,士卒多是漢人打扮。并且看著也與宋朝的一樣,多是老弱。這么多年沒有戰爭了,這是常態。宋時軍隊分成禁軍、廂軍與邊軍,邊軍長年駐守,老弱較多,金朝也差不多。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雖說對方的散關城城墻不高,可一千對三千,攻的少,守的人多,絕對的沒有勝算。收到情報,吳參將決定在奪得的小鎮上筑起工事,計劃建造城墻,作固守的準備。并把計劃匯報給了督軍的文官。
督軍文官急報安撫使文大人,文大人正搖頭晃腦地讀著檄文:“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兵出有名,師直為壯,言乎遠,言乎近,熟無忠義之心為人子,為人臣,當念祖宗之憤。”
見他進來,看了報告,拉過來道:“這篇雄文可抵十萬甲兵,凡有良心的漢民視之,必會揭桿而助我義師也。如今大散關之兵,共二千余,以二千攻三千,看似我兵少,但若以箭射檄文入城,城中忠義之漢人見之,必紛起響應,變故一生,就可輕取散關城。”
既然上司這么說了,他怎敢違扭,吹拍道:“兩國相爭,以德為先,先賢曾云,仁義之師,無敵于天下。”
來自前線的官員也贊同自己,安撫使文大人大喜,急吩咐手下師爺組織文人連夜抄錄了三百份檄文,連同糧草一同運往前線。
《檄文抵雄兵》
檄文出,民心振,
賴筆墨,收人心。
書生意氣領貔貅,
雄文當抵十萬兵。
攻城箭掛三百篇,
坐等敵軍來獻城。
將領們目瞪口呆,
打嘴仗能當箭戟?
隨著糧草過來的不是上萬的援軍,而是三百篇文章。吳參將傻了。以二千不經習練的士卒去攻三千人守衛的堅城,給的主意是射書信入城,等待敵人自亂。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