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是岳父,葉地民紅著臉道:“小婿羞愧,還望岳父大人指點一二。”
“你看,我們的猴兒藥名聲在外,戲中都有演。它們釆的藥中,也有滋補的如鐵皮楓斗等,這藥性平,人吃了有好處,何不挑出些這類藥,再加輔藥,制成藥丸?天下富人多得是,他們為了長壽養生,又愿出高價。這樣對人無害,也不違醫德。”
葉地民聽了,感覺那兒不對勁,可又說不上來。雖說無害,可不一定就有益,與妻子商量,她說:“爹爹的提議很好,賺的都是有錢人的錢,賺到后,我們可以拿出更多的錢來做善事,如賑災施粥,造橋鋪路等等。”
聽聽也是這個理,想想又有些沒理,難道說有錢人的錢就可騙?再想了想后,他點頭答應了下來。附近唯一有藏書的地方就是桐江書院。兩個書生見他進來,聽說是借醫書制藥丸的,又想起了戲文,當時為了這給他們帶來不少聲譽,說不定還可傳之后世。忙答應幫忙借書并免費宣傳。
不幾日,第一批的藥丸制作出來了,書生的宣傳詞與戲文也在春花院上演。戲文中說道,始皇帝為什么沒找到長生不老藥,是因為他對老百姓比較殘暴,上天不給,所以,藥方雖得,可總差了一味藥。葉地民地位雖低,但一心為善,得到天佑,仙人化著跛子傳了他仙人妙方,食之可延壽,食之得法可長生。
上次用猴兒送的草藥治好全城瘟疫的事距今不遠,百姓們還記憶猶深,被戲文這么一宣傳,自然深信。
《藥丸延壽》
天下事,德為先,
仗其勢,必無緣,
昔日始皇求長生,
仙方雖得缺一味。
今日地民有奇遇,
藥丸一顆益壽元。
食之者身強體健,
多服者益壽延年。
戲從春花院開始往外傳了開來。這中間自然少不了周掌柜在背后推波助瀾。他深知只要富商們對這抱半信半疑的態度,買幾次試試,口碑自會建立起來的。補藥這東西,對身體多多少少有些補益,信必有效,不信則多無效。猴兒釆的藥本是好藥,又有足夠傳奇的故事,自個再不斷地強化這宣傳,不知不覺中,他們會漸移默化地相信的。
因抑制瘟疫事,周掌柜深得縣令賞識。一次,在桐江書院演戲時,他特意請了縣令觀看。戲本出源于書院,有這機會更是施出全身解數。縣令觀戲后,周掌柜再送上藥丸。半是禮節半是真的相信,縣令含笑接過,并給題了道詩。慢慢地,各村酬神戲中這曲戲也成為必點戲之一。
縣令都吃了并題詩,這藥效絕對鋼鋼的。縣里富豪們聽說后紛紛上門訂購,這個兩盒那個一箱的,絡繹不絕,生意欣欣向榮。
這時,藥堂里卻來了個奇怪的病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