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機槍火力網襲擊以及中隊長陣亡形成的群龍無首,給步兵第一中隊帶來的混亂和無序持續了大概不到兩分鐘,隨后,得益于日軍完善的戰場代理人制度,很快就有下面的步兵小隊長前來接替整個中隊的指揮,而因為遭遇突襲而驚慌失措的新兵們,也被富有作戰經驗的下士官和老兵們組織了起來,開始向第六連的陣地還擊。
與步兵第一中隊齊頭并進的步兵第二中隊,雖然沒有遭到像第一中隊那么大的損失,也沒有正面沖擊第一排的陣地,可是面對一個中隊的日軍,第一排的官兵哪里能放任不管,在集中全排的主要火力攻擊正面沖擊的步兵第一中隊的同時,也有兩挺機槍利用碉堡中的側翼射擊口不斷的向第二中隊傾瀉彈雨。
面對密集的火力網,突擊的兩個步兵中隊全都選擇了臥倒還擊,步兵手中的三八式步槍而后十一年式輕機槍首先開火,緊隨其后的是配屬給步兵中隊的九二式重機槍,重機槍手們拖著九二式重機槍爬到了步兵中隊的第一線,協同步兵的輕機槍手們一起開火,和第一排在碉堡里面的輕重機槍射手上演了一場機槍火力對決。
第一中隊的代理指揮官也是一名作戰經驗豐富的步兵小隊長,中國軍隊依托碉堡進行陣地固守作戰其實并不罕見,這名代理指揮官也曾經多次參與過類似的戰斗,并且也在多次戰斗之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性作戰方法,其實這套方法也很簡單,即先組織步兵使用輕重機槍對碉堡的射擊口進行火力壓制,而后,使用炮兵直接瞄準射擊或者步兵抵進突擊爆破的方式解決碉堡內的守軍。
這是一套十分有效的作戰方法,可是第一中隊在剛剛進行機槍火力壓制時就出了問題,無論日軍的輕重機槍手們怎么開火壓制,第一排碉堡內的機槍火力都始終保持著連續不斷,甚至是不減反增,日軍的機槍射手們已近是竭盡全力的壓制,可對面碉堡中的輕重機槍火力依然不減,反而有不少日軍士兵即便是采取了臥倒射擊的姿勢,卻還是接二連三的被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打倒。
更為奇怪的是,那些碉堡里面的中國機槍在射擊時的彈道,要么極其低下,彈道幾乎是貼著地表,要么彈道極高,距離地面足有一米多。
這一切當然是何煒的杰作,在構筑碉堡工事時,他就明確提出了碉堡的火力要做到立體化,所謂立體化,就是碉堡內的輕重機槍在開火齊射時,形成的彈道要做到高低相間分明,碉堡里面的射口,要么是開設在地表附近,要么是開設在距離地表一米半的高度,兩者剛好可以相互彌補,形成立體化的射擊角度。
這種一高一低的火力配置也給日軍的還擊帶來了無窮的麻煩,日軍的輕重機槍在臥姿射擊時,無論是十一年式輕機槍,還是九二式重機槍,射擊時候的火線彈道高度都是高于低射口且低于高射口的,最終的結果就是無論是高射口還是低射口,全都打不著。
要是想打到低射口,那就要以近乎于貼近地面的高度來射擊,想要達成這種效果,唯一的辦法就是不使用機槍的腳架,趴在地上射擊,要是想打到高射擊口,就要抬起機槍射擊。
這兩種射擊姿勢和射擊的方法,無論采用哪一種,對于攻擊方來說都是十分危險。
日軍無效且混亂的輕重機槍壓制射擊持續了大概五分鐘,代理指揮步兵第一中隊的小隊長才通過望遠鏡發現了中國軍隊碉堡射擊口的獨特之處,在這五分鐘里面,步兵第一中隊除了無謂的付出了十幾人的傷亡以外,沒有壓制住中國軍隊的任何一個碉堡。
“八嘎”
趴在地面上的小隊長看到又一名輕機槍射手被幾顆從斜上方飛來的子彈打死,面紅耳赤的破口大罵道,毫無效果的壓制射擊后,他也清楚使用機槍火力封鎖敵軍碉堡火力已不可能,于是立刻轉過頭去,對身后的一名士兵大喊道。
“你,快去告訴炮兵,用步兵炮和速射炮打敵人的碉堡,還愣著干什么,快去啊。”
被點名的士兵接到了命令,立刻連滾帶爬的向第一中隊后方的配屬炮兵奔去,小隊長對著士兵的背影連連催促,身邊被子彈擊中后的日軍慘叫聲此起彼伏,現在輕重機槍火力封鎖無望,他只能寄希望于炮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