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軍典禮之后的第二天,黃埔十一期第二總隊的軍校學生即就地畢業,開始分發,何煒雖然對這些和自己同期但是并不同總隊的同學并不熟悉,但畢竟是同期的同學。
在這些同學離校時,每開走一車,拉走一車同學,何煒都要上前與其道別,那是一種無法演說的感情,何煒也只能用一句句道別和祝福來給這些奔赴戰場的同學加油打氣,祈愿他們能在戰場上痛擊日寇,早日凱旋,當然,何煒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不會等到凱旋勝利的那一天,他們會用自己的鮮血澆灌祖國的土地。
但愿朝陽長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
十一期第二總隊畢業之后沒幾天,中央軍校內的黃埔十三期學生也陸續離校,日軍連續不斷的空襲和城內糟糕的治安已經嚴重影響了十三期學生的日常訓練和課程,他們將離開南京,轉移到武昌繼續訓練學習。
偌大的中央軍校,現在只剩下何煒的特務營。
而特務營成軍之后,擺在何煒面前的頭等大事,便是訓練,中央軍校在城區內,雖然訓練場地足夠大,可是目標也大,是日軍的重點空襲目標,經過何煒向憲兵司令部申請,獲得了移防的允準,全營開到位于中山陵附近的孝陵衛營區駐扎訓練。
孝陵衛位于nj市玄武區的東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次年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葬皇太子朱標于孝陵之東。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與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宮正式啟用。
永樂三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規模宏大,周長約225公里,四周建有圍墻,今中山陵環陵公路原為墻基所在。為保衛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個月內,即設孝陵衛和神宮監駐守。
在明代,孝陵衛一直是重要的軍隊駐地,最初是為明太祖朱洪武守陵而設的軍隊番號,后來逐步轉變味地名,而在清朝,孝陵衛也是清軍江南大營的駐地,洪楊之亂時,清軍將領向榮即率部隊駐扎于此,后又被太平軍攻破。
而到了民國,孝陵衛也多次成為戰場,直至一九三三年,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進駐孝陵衛,以孝陵衛營房為教導總隊營區,并以挖路溝的形式不斷擴建,形成了一個近似于方形的龐大營區,時至今日,孝陵衛營區依舊在不斷動工擴建。
何煒在申請通過后,立刻率部移防孝陵衛,移防的過程也十分順利,教導總隊全總隊目前都在淞滬前線與日軍血戰,營區內只有一小部分的留守人員,絕大多數的營房都空著,交割接洽的過程也十分順利,畢竟自己現在名聲很大,何煒要干點什么基本都會給開綠燈,在分配到營房之后,何煒立刻開始組織訓練。
何煒對特務營的訓練,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戰斗教練,所謂基本戰斗教練,就是完成步兵操典上規定的單兵必備科目,從基本隊列,到步機槍的射擊,分解,保養和手榴彈的投擲訓練,這一部分沒什么說的,其實就是要訓練士兵作為一個軍人的基本素質,以及掌握最基本戰斗武器的各項保養操作和使用,如步槍和輕機槍的射擊,步槍的刺殺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