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何煒看到的是整營整連的野戰陣地和不時出現的重機槍,迫擊炮等支援火器,大量的廣東士兵扛著各種作業器材和材料,正在加緊構筑野戰工事。
看著樣子,何煒估計第六十六軍應該已經接到了守備湯山的命令,這附近并沒有什么像樣的國防工事,四處都是野地和丘陵,沒有現成可供利用的隱蔽設施,只有靠士兵人力來臨時構筑,說起來,在何煒駐扎過的紫金山和孝陵衛,以及南京外圍的淳化等地區,都修筑有相當數量的碉堡等國防工事,這里卻只是光禿禿一片,只是可憐了這幫廣東士兵,一切工事和掩體都得靠自己來修筑。
另外這粵軍的武器裝備和裝備裝具倒也很是獨特,步槍是廣東造的二十一年式步槍,輕機槍裝備的是進口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機槍是法國制造的哈奇開斯重機槍,而迫擊炮居然裝備的是中央金陵兵工廠生產的二十年式八十二毫米迫擊炮,這種混搭式的武器搭配,倒是有趣。
越野車在上尉的指引下,在野地里面搖搖晃晃的開了大概有二十分鐘,最后,停在了一個小樹林外,何煒下了車,讓上尉領著進入了小樹林,在樹林中,何煒看到了一個已經構筑好的標準野戰指揮所,四周有大概兩個排的士兵正在警戒,還有大批的通信兵正拿著電話和電臺,奔跑著施放電話線,開設有線和無線通信網。
“長官,你在這里稍等,我進去通報一聲。”
上尉對何煒敬了個軍禮,何煒點點頭,上尉即轉身走進了指揮所內通報,大概過了兩分鐘,上尉走了出來,對何煒點點頭,何煒即大步流星的走進了指揮所。
一進指揮所,何煒即看到了一名面部長相極具有廣東特色的中將軍官,上尉即對何煒介紹道“長官,這位是我陸軍第六十六軍葉肇中將。”
葉肇,原來,此人就是葉肇
葉肇,原名賡泮,號伯芹,新興縣船崗水湄村人。
葉肇少年時,在本村明德小學讀書。民國元年考入廣州陸軍小學第五期,升漢口初級軍校,1919年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后在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當見習排長,1921年回廣東,在陳炯明部下任連長。1923年7月任粵軍第四軍第六警備司令部訓練員。
1927年,在海南島任陸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三團代理團長,后升任第三十三團團長。
1929年5月17日,兩廣軍閥之間爆發了大規模混戰,此時他任第八路軍第一師第一旅第二團團長,率部進駐南雄,后升任第五十九師第一一八旅旅長。1932年任陸軍第一軍第二師師長,1933年兼任第二師政訓處主任。
后來他又跟著陸軍第一軍軍長余漢謀率所部第二師駐贛南。
1936年6月,陳濟棠在廣州舉兵反常凱申,葉與余漢謀依附南京政府,帶著部隊回到廣東趕走了陳濟棠,并參與改編廣東部隊,同年8月先后任第一六〇師師長,同年擢陸軍中將。
1937年7月任第六十六軍軍長兼一六〇師師長,淞滬會戰爆發后,由廣東率第一六〇師和教導旅先行出發參加淞滬會戰,會戰結束后,率領第六十六軍后撤至南京外圍編入南京衛戍軍戰斗序列。
葉肇這個人讓何煒印象深刻的,并非是他的老資格,而是其在歷史上南京保衛戰中的表現和遭遇。
后世的很多資料都云言粵軍部隊在南京保衛戰之中以正面突圍的方式沖出了日軍的重重圍困,甚至遠遠的超過了守城的中央軍部隊,可在何煒看來,事實并非如此,粵軍主動從正面沖擊突圍是真,可是結果卻遠遠談不上圓滿。
粵軍的這次正面沖擊突圍,最終的結果是兩個軍的部隊完全散掉,最后僅僅收容了兩千余人,而主力部隊七千多人則被日軍俘虜,最后慘死在了日軍的屠刀之下,這一點,后世何煒看過的日軍一手資料也足可以證明。
當然,即便是這樣的結果,也還多虧了粵軍面對的并非是日軍的攻擊主力,突圍的粵軍不但隊伍完全潰散,而且大量高級將領陣亡,而其中遭遇最為離奇的,便是何煒面前的這位葉肇。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