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的幾天,何煒主要就是忙著六十六軍的事情,一件是棉衣,另外一件則是撤退的渡船,何煒找到了憲兵司令部,對何煒的要求憲兵司令部是滿口答應,衣服和船都不是問題,這段時間憲兵一邊在下關組織老百姓渡江,一邊又發動駐扎在其他城市的憲兵部隊去搜羅船只。
有金錢開路,那些駐扎在沿江各地的憲兵部隊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四處找船,現在每天都有新的船只開到下關,何煒要給六十六軍留下一批船的要求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憲兵很痛快的答應了這個要求,至于棉衣那更是小事一樁,送船的時候順帶捎過來一批就成了,而何煒短短幾天就幫第六十六軍解決了這么多問題,更是讓葉肇等六十六軍的高級軍官對何煒刮目相看。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何煒處理掉種種瑣事時,戰爭的陰云也逐步籠罩到了南京城,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新的戰斗序列。
日軍攻擊南京的華中方面軍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兩路作戰部隊組成松井石根指揮的上海派遣軍,轄吉住良輔的第九師團、荻洲立兵的第十三師團、中島今朝吾的第十六師團和天谷直次郎的第十旅團;柳川平助指揮的第十軍,轄谷壽夫的第六師團、牛島貞雄的第十八師團、末松茂治的第一一四師團和國崎登的第九旅團。
擔任沿長江南岸推進的上海派遣軍的部署是第十六師團沿句容湯水鎮南京公路;第九師團沿天王寺淳化南京公路推進。由第十旅團的一個重炮兵大隊、一個迫擊炮大隊和后備炮兵、工兵各一個中隊組成天谷支隊,沿常州丹陽鎮江公路向鎮江方向推進。
擔任南京正面攻擊和向南迂回的第十軍的部署是第一一四師團沿宜興溧陽溧水公路推進;第六師團沿長興廣德洪蘭埠公路推進;第十八師團沿廣德十字鋪郎溪洪蘭埠太平公路推進,國崎支隊則從太平方向渡過長江向浦口推進,切斷中國南京守軍的退路。
除去這些野戰師團外,淞滬派遣軍和第十軍還得到了大量野戰炮兵的配屬加強,包括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2大隊、第3大隊、第4大隊,獨立臼炮第1大隊、第4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1大隊、第2大隊、第5大隊,獨立攻城重炮隊,臨時攻城重炮隊等,僅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重炮就達到一百四十四門。
淞滬失陷后,淞滬至南京幾乎是一馬平川,背后依仗著現代化國家發達國家戰爭機器日軍,張著可怖的獠牙,揮舞著銳利的冰刃,氣勢洶洶的撲向了南京。
而南京衛戍軍的戰斗命令也正式下發,南京衛戍軍的第一道防線從南京以東、以南外圍山地的三江口、花園、龍潭、湯山、淳化鎮、方山、殷巷、牛首山至板橋鎮,第二道防線由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楊坊山、紫金山、孝陵衛、高橋門、河定橋、麻田橋至西善橋達江心洲對岸,南京城是第三道也是最后防線
其中徐源泉第2軍團的第41師和第48師,防守南京以東的龍潭至湯山附近一線正面,葉肇第66軍的第159師和160師,防守湯山至淳化鎮以東的一線正面,俞濟時的第74軍的第51師和58師,防守淳化鎮至板橋鎮、江心洲一線地區。
鄧龍光第83軍的154師、156師,防守孟塘至龍潭之一線,王敬久的第87師,防守河定橋至工兵學校,孫元良的第88師位于城南中華門、雨花臺、黃山頂地區,宋希濂的第36師位于城北之幕府山、下關、和平門、玄武湖地區,桂永清的教導總隊位于城東中山門外至玄武湖一線地帶。
南京衛戍軍的這些部隊,殘破不堪,補充未完,缺乏訓練,而和日軍高達一百四十四門一百毫米以上重炮的猛烈火力相比,南京衛戍軍的重火力簡直少的可憐。
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僅僅只有八門日本造的老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而此時,中國全國的一百毫米以上火炮加起來也僅有八十多門,殘破不堪的南京衛戍軍,就這樣扛著千瘡百孔的身軀迎擊向氣勢洶洶的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