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筒戰術”
司徒非問道。
“哦,長官,這滾筒戰術其實就是逐次交替撤退戰術,以貴師的具體情況來說,貴部下屬有九五五團,九五六團,九五九團和九六零團四個團,原本守備第一道防線是第九五九和第九六零團,第二道防線是第九五五團在負責,現在九六零團開不回來,陣地出現了空缺,那咱們不如就把九五六團補進去,讓第一線陣地由九五九團和九五六團來負責,第二道防線依舊由第九五五團守備,九六零團直接開到九五五團后面去建立第三道防線。”
“待到日軍攻擊過來,第一道防線先拼死抵抗,待到無法支持時,我們再把部隊撤下來,將第一道防線撤下來的部隊撤到第三道防線后面去建立第四道防線,然后由第二道防線的部隊去迎擊日軍,等到第二道防線支持不住了,那就再把第二道防線的部隊撤到第四道防線后面建立第五道防線,如此交替掩護,逐次阻擊豈不比集中于一線死頂強。”
何煒所說的戰術其實就是交替掩護逐次撤退戰術,他之所以說是滾筒戰術,則是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一戰術實則是被國軍的著名將領廖耀湘發揚光大。
在遠征軍入緬作戰時,廖耀湘就是用了這種交替掩護撤退戰術,在緬甸戰場的斯瓦河阻擊戰中成功的阻擊了日軍,掩護了己方的主力撤退集結,并最終成功在日軍的追擊下脫身,這種戰術其實就是交替掩護,逐次后退,并沒有什么稀奇之處,只是在后世的互聯網討論上莫名其妙的火熱了起來,還被冠以滾筒戰術的綽號。
說到這里,何煒的思緒突然莫名的想到了廖耀湘,現在這位仁兄應該也在南京保衛戰的戰場上奮戰,如果他所記不錯的話,廖耀湘現在應該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二旅的中校參謀主任,而那場發生在幾年后的轟轟烈烈的遠征軍入緬大戰,自己又是否能參與的進去
何煒的思緒突然開始胡亂發散起來。
何煒這一番話說完,司徒非稍加思考,眼前一亮,頓覺何煒的這種戰術頗有可行性,其實以目前的形勢也只能這么干了,除了何煒的這個戰術已然是別無他法。
“何營長的這個戰術倒是個好主意,頗有見地,事到如今,情況緊急,就這樣辦吧。”
司徒非好像是抓到了突破口,略點點頭說道,一句話即把何煒從毫無意義的紛亂思緒中抽離了出來。
隨即,司徒非即叫來了參謀,下達了最新的戰斗命令,即何煒所部特務營與蔡如柏的第九五六團開往第一道防線,接替原九六零團的陣地。
另考慮到第九五六團在伏擊戰中損失了三百多人,又從師輜重營中抽調了一個連的輜重兵撥給蔡如柏補充其傷亡缺額,第九六零團則向后機動行軍,直接轉移到負責第二道防線的九五五團后方構筑工事,建立第一六零師的第三道防線。
就這樣,在何煒的建議下,第一六零師搞起了滾筒戰術,而接下來第一六零師和第六十六軍即將面對的,便是日軍第十六師團的主力部隊,這次不是一個中隊,一個大隊,而至少是一兩個聯隊乃至一整個師團的敵人,一場真正面對面的血火廝殺,即將在湯山外圍上演。
s:各位書友,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身體健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