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廣東上尉開口問道。
陳阿大挺了挺胸脯,并沒有說話,而是將草草布置好的鐵絲網用鋼盔頂在射擊口處,隨即從身上的戰術背心中拿出了一顆鞏造長柄手榴彈,正對著射擊口的方向后退了十幾米,而后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投出了手榴彈,如此近的距離手榴彈自然是準確的丟到了射擊口處,然而,卻被鐵絲網給擋住甚至彈飛。
無需多言,陳阿大的實際演示已經說明了一切,周圍的廣東官兵也都明白了這東西的功用,一名少尉不住的贊嘆道“這東西雖然不比槍不比炮,真打起仗來可是能救命的。”
余下的官兵亦是嘖嘖稱贊,自然也將這一簡單好用的構工技巧學到手,在陣地上,像陳阿大這樣的特務營官兵有許多,他們有的在教授射口鐵絲網的布設技巧,有的在實地講解新式飛雷炮的構筑方式,有的在手把手的給廣東官兵們演示如何用手榴彈和樹葉改造鹿砦,還有的在指導廣東官兵們構筑先進的土木碉堡工事。
特務營的老兵作為老師,在何煒的授意下自是竭盡全力的傳授教導,而廣東官兵們也是學的認真,這些由何煒在忻口會戰中首創的構工技巧和新式“火器”,進一步被特務營發揚光大,擴散到了整個陣地,輻射到了整個九五六團。
而這些東西又將被第九五六團的官兵在未來的戰斗乃至于數年的抗戰中繼續輻射到其他部隊,最后產生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會有大量的日軍因此而葬身異域。
“預備,放。”
轟咣
陣地上亦有持續不斷的炮兵射擊口令,炮聲以及鋼鐵扭曲的聲音傳來,特務營炮兵連的兩門四十七毫米戰車防御炮以及配屬的陸軍裝甲兵團戰車防御炮排的兩門三十七毫米戰車防御炮在何煒的授意下被拉了上來,開始對那些沒有碉堡鑰匙且十分堅固的碉堡門鎖開火射擊。
所有戰車防御炮都被拉到了距離目標一百米的距離內開火,命中率極高,射出穿甲彈的存速和穿甲威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幾乎是一發即命中,命中即擊穿,而隨著一個個碉堡門被擊穿,還有此起彼伏的歡呼雀躍以及與之相反的叫罵和無奈,歡呼雀躍自然是廣東官兵門看著自己用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都炸不開的碉堡門被戰車防御炮被輕而易舉的擊穿而高興。
無奈則是軍官們對這些本該用在敵人身上的炮彈感到惋惜,一顆顆國家用真金白銀和資源貿易從國外換取的寶貴炮彈就這樣因為組織不力用在了這種地方。
在主陣地的前方,何煒正站在高地下方的斜坡舉著望遠鏡向前瞭望,第九五六團團長蔡如柏和第九五六團的少校團附拿著作戰地圖在一旁四處指揮部署。
在高地的下方,幾百名官兵正在布設陣地外圍的障礙物以及雷區,第九六零團在撤走前已經在主陣地前方布設了相當的障礙物,鐵絲網,鹿砦和高地絆網,倒是給第九五六團的官兵們省了不少事。
唯一額外的工作則是布設雷區,經何煒與蔡如柏協調,第一六零師的工兵營派遣了一個工兵連前來陣地協助作業,并帶來了許多起爆裝備以及地雷,這批地雷,連同特務營繳獲自日軍的一批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彈和炮兵學校遺留下來的十顆德國造一百五十毫米重型爆破榴彈一起組成了一片頗具規模的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