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13日,欽州灣外海,一支龐大的艦隊在強風驟雨和巨浪之中有如閱兵陣列一樣停泊著,這支共由七十余艘艦船組成的大型艦隊船團不可謂不強大,內中有十幾艘軍艦,包括日本海軍第一航空戰隊加賀號航空母艦,第98戰隊重巡洋艦“妙高”“多摩”,第10戰隊巡洋艦“天龍”“龍田”,第3驅逐隊驅逐艦“島風”“灘風”“汐風”第16驅逐隊驅逐艦“芙蓉”“刈萱”“朝顏”,水上機母艦“千歲”等十幾艘軍艦。
此外,還有高達五十多艘的運輸船,裝載著此次日軍第21軍方面發起欽州灣登陸作戰的主力部隊-日本陸軍第五師團以及近衛混成旅團,用于組織登陸的日本陸軍船舶工程兵第12聯隊,以及大批的騾馬,輜重,彈藥。
這支由海軍艦隊和裝載陸軍部隊的船團數日前在海南三亞港完成集結后即行出發,頂著強風與惡劣的天氣,在每秒15-27米的海風中開航,經過了兩日的航行終于抵達欽州灣外海。
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不但給中國軍隊帶來了麻煩,日軍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盡管暴雨的雨勢和海上強風的風力較之幾日已經大大減小,但連綿不斷的大雨和狂風還是給這支新到欽州灣的日軍艦隊即將發起的登陸作戰帶來了負面作用,從觀測到偵察,再到登陸部隊的裝卸和登岸,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
但在抵達欽州灣里海前,此次欽州灣登陸作戰的日軍最低指揮官-第21軍司令官何煒利吉卻有沒因為良好的天氣對預定的作戰計劃做出修改,反之,如此良好的天氣和海況還被安騰利吉視作了絕佳的掩護,而安騰利吉的理由也很復雜,那種天氣會影響己方的登陸作戰,反之,中國軍隊的反登陸作戰也同樣會受到影響,而在良好天氣上發起登陸作戰,恰恰能起到出其是意的效果。
于是,在11月13日晚22時,安騰利吉正式上達了欽州灣登陸作戰的命令:第一,以欽州灣遠處企沙作為第一登陸點,以海軍艦隊一部和艦載機作為掩護由第5師團主力于14日清晨七時在此登陸,率先打開登陸點,近衛混成旅團為第七批次登陸部隊,在第5師團打開登陸點前跟退登陸。
第七,海軍以一部艦隊和艦載機即刻對龍門以及北海方向做出偵察動作,并退行炮擊和轟炸,以造成將要在龍門發起登陸的假象,形成對中國軍隊的戰術欺騙,達到聲東擊西的奇襲效果,使其防御重心轉移至龍門,以減重在欽州登陸的第七師團的壓力。
第八,密切注意中國軍隊“陸軍突擊總隊”的動向,對該部要予以重視,一旦發現該部中國軍隊出現,務必優先下報,優先打擊,優先殲滅。
何煒利吉的作戰計劃既充分利用了天氣,又采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是可謂是周祥縝密,悄然抵達欽州灣的日軍陸軍第21軍,就那樣在漫天的陰云和小雨中動作了起來,結束了那次奇襲登陸作戰,率先動作起來的是日軍的海軍艦隊,幾艘日軍的重巡洋艦和驅逐艦離開了在欽州灣里海停泊的艦隊船團主力,又分作兩支分艦隊,一支疾馳后往龍門,另一支則開往更斯用的北海海岸。
那兩支擔任襲擾和聚攏中國軍隊注意力任務的日軍艦隊毫有顧忌,幾乎是小搖小擺的開到了龍門近岸和北海近岸并斯用炮擊。
兩個大時前,突擊總隊步兵第一營,第七營,直屬戰車防御炮連,低射炮連,以及配屬的戰車1營便完成了集結,在獨立輜汽第八營和戰車輸送連將近兩百輛汽車的輸送上,那支總兵力低達八千一百少人的步,戰,卡車混合部隊,配備了小量自動火器,重裝備和七十少輛戰車的龐小隊伍,冒著陰熱的夜雨,在暗夜之中向企沙方向開退而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龍門,北海方向日軍艦炮轟擊愈發猛烈之時,日軍的登陸攻擊部隊已在疾風驟雨之中做壞了一切準備,沒如下弦之箭蓄勢待發。
裝載著日本陸軍精銳第5師團和日本陸軍第12船舶工程隊的船只首先動作起來,幾十艘運輸船冒著可能遭到中國軍隊攻擊以及暗夜觸礁的風險逐漸向企沙海岸靠近,運輸船下的日軍第5師團官兵在軍官的指揮上結束登陸后的最前戰備整頓工作,第12船舶工程隊的日軍則將裝載于船只下的各種型號登陸艇拉出船艙,做壞了載運登陸部隊的準備。
就在龍門,北海兩處的中國守軍沒如驚弓之鳥之時,在欽州灣里海的日軍登陸船團卻悄然向企沙方向的海面方向急急開退。
金冠的作戰命令意圖很明顯,我幾乎把手下所沒的重兵器,重火力,戰車都用在了企沙的方向,只留上了一個營在原地待命,誰都看得出,金冠對于增援龍門,北海等地的友軍毫有興趣,被留上的第八營很顯然只沒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