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曹憲別的且不論,有一項很突出的天賦。
動作很靈巧。
袁熙感嘆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只希望自己能略盡人事罷了。
雖然世悲慘的人生各自不同,而且比環氏母女慘的人有的是,但這不表示,環氏母女的遭遇就是理所當然的。
相比于趙云太史慈,郭嘉高覽這些人,雖然他們也有人生低谷,但身為男子,只要有出眾的能力,總能尋找到些許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但女子相比來說,機會就少得多。
蔡昭姬,甄宓,袁杏,甄榮,環氏母女,杜夫人,甚至洪氏和呂玲綺等人,都有作為女子的無奈,她們想要改變命運的努力,在時代的洪流面前,顯得極為渺小無力。
士族女子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百姓,想到后世千百年的努力,才能將這局面稍稍改變,袁熙深感自己如今要做的事情任重道遠。
竹簡最前面的,就是漢律。
治理一地,嚴格健全的法制,是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就是選官制度。
漢制的察舉制,此時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后世的九品中正制,則更加離譜。
關鍵的關鍵,還是在于這選官制度,一直把持在少數人手里,基本靠人情和私利在運作,從選士人到舉孝廉茂才,都逃不過這個框框。
選拔制度千百年來,隨著時代變化,經歷了無數細微的改進,袁熙不覺得自己能一躍將其推進千年,他現在的能力,也不足以讓他建立一套完善的科舉選拔體系。
想要做良性的改進,對于不熟悉古代官場運作的他來說,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他苦苦思索起來,這選官的關鍵,是人,還是制度
可惡,要是郭嘉早日想明白,為自己出主意就好了。
袁熙出使徐州的時候,也見過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陳群,要是自己能夠提出構想,陳群未必不能另外想出一套更好大的體系出來。
為官之道就是制衡,如何平衡士族,良家,平民之間的關系,提出三者都能從中受益并接受的分配方式,這對袁熙來說,是絕對無法獨力完成的。
任何制度的進步,都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社會實際,要想改良,需要一大群人集中智慧,群策群力,但袁熙手下這方面的人,簡直是堪稱空白。
只有占下自己的地盤,才能招納更多的人才,事情又回到了原點。
他越想腦子越亂,忍不住搖了搖頭,背后曹憲纖纖素手伸出,為他按揉起太陽穴來。
袁熙陡然感覺放松不少,隨口問道“如何能找招攬到更多士族效力”
話一出口,他實際啞然失笑,曹憲也不過是個少女,她能有什么辦法
曹憲一怔,公子在問我
她下意識道“妾才疏學淺,實在不知道這些復雜的事情。”
袁熙一嘆,自己確實太急了。
他剛想安慰曹憲,卻聽她說道“妾只想到一個辦法。”
“妾原來的生父,也曾是當代名士,結交頗為廣泛,和許多士人有交情。”
“若公子將救出我們母女的事情傳揚出去,名聲便會水漲船高,天下很多對曹氏不滿的人,說不定可以來結交公子”
袁熙心想自己怎么把這一茬忘了,就像吳昭的身份將來時機成熟,也可以利用一樣,扯一桿大義的旗號,是最為迅速有效的辦法。
他突然身體一震,之前困擾他的,是曹操控制黃巾軍的難題,此時曹憲的話,卻讓他想到了一絲應對的可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