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和兵士們一直挖土到天黑,將打來的野味煮了幾大鍋肉湯。
一開始兵士們還很是惶恐,畢竟袁熙現在是涿郡郡守,但看到袁熙絲毫沒有架子,招呼他們一起吃飯,野味的誘惑還是戰勝了拘謹。
袁熙端著木碗,在鍋里盛了半碗雜糧飯,又在面澆了一大勺夾雜著碎肉的肉湯。
他蹲在地,拿著木箸在飯里攪和幾下,香氣頓時彌散開來,兵士們頓時咽了口吐沫。
孫禮在鍋里一攪,撈出塊骨頭,喊道“愣著作什么,動手晚就什么都沒了”
兵士聽了,這才一哄而。
大雁的肉其實很硬,袁熙要咀嚼很多次才能咽下去,里面夾雜著血腥味,要不是被雜糧的味道遮掩,其實也不那么好吃。
這種飯雖然遠比不鄴城的美食,但對于兵士來說,已經是難得改善伙食的機會。
畢竟在漢代,能打獵的獵戶,比兵士稀少多了。
戰陣的弓矢箭支,其實造價頗為不菲,不是袁熙這種世家子,一般獵戶要么用木頭削尖作為箭支,要么使用彈丸打獵。
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記載,“臣聞弩生于弓,弓生于彈。彈起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
發射彈丸的弓叫彈弓,不同于現代的彈弓,漢代的彈弓就是弓的形狀,只不過構造稍有不用,弓弦會加裝彈墊或雙弦結構。
使用的彈丸大都是陶土所制,只要不是大型獵物或者飛得極快的猛禽,熟練的獵手幾乎都可以將其打暈擊落。
當然,對不熟練的人來說,彈丸比箭支麻煩多了,甚至可能打到自己的手。
但彈丸也有相比箭支的優勢,即更能保存獵物完整的毛皮,尤其是對貂和狐貍等毛皮價高的動物來說,這點更加重要。
孫禮年紀小,也更容易和人打成一片,他幾下扒拉了完了碗里的飯,見有兵士好奇他帶著兩張弓,便和人解釋起彈弓和弓的區別。
他說的興起,拿出彈丸放在弓,隨后一拉,彈丸猛地飛出,將遠處一塊石頭打得翻滾了幾下,引來一片叫好。
孫禮得意洋洋道“這彈弓隨便找跟木頭就能做,也不需要好的弓弦,怕麻煩的去找城里的匠人,幾十文錢便能做一把夠用的。”
“到時候想吃什么野味自己去打,豈不方便”
一眾兵士聽得心動,連連點頭。
幽州這地方雖然算苦寒之地,但野味卻是不缺的。
當然,這些野獸也會毀壞莊稼,也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開挖的河道溝渠,能有效防止野獸接近農田,若是兵士使用彈弓打獵守田,情況便會好不少。
袁熙吃完飯,告別一眾兵士,帶著孫禮等人進了城,方才感到一絲心安。
這幾日他總覺得有人盯著自己,讓他脊背有些發涼。
他猜測很有可能對方已經鉤了,但是對面很謹慎,如今他被斥候環繞,對方絕不會輕易現身。
袁熙有些不耐煩了,他不能再耗下去了。
他對孫禮道“明日你和我出城打獵,不帶別人。”
孫禮聽了,驚訝地睜大眼睛“大哥瘋了”
袁熙笑道“你怕了”
孫禮咬牙道“我才不怕”
“大哥都敢親身犯險,我怎么不敢”
“好”袁熙一拍手,“明日我們兩人便看看,對面有何本事”
第二天袁熙和孫禮又出城打了一天獵,結果到了快天黑,也毫無動靜。
袁熙回城的時候,甚至有些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人盯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