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在和郭嘉大眼瞪小眼。
袁熙一臉無辜,郭嘉憤怒地舉著一卷竹簡,氣得渾身發抖。
一卷竹簡近百竹條,每條竹條,都寫著一個極為麻煩的問題
他憤怒地將竹簡扔到袁熙面前“這東西還能欠著的”
“你不問是你自己的錯,關我何事”
“半個多月沒回來,你就給我帶這個伱當送禮呢”
“送禮也沒有你這樣的”
“還有這都什么破問題”
“涿郡哪里能找到鐵礦”
“怎么讓黑山軍去對付南匈奴”
“為什么部分水稻退化成了野草”
“你是不是當我無事不知,無事不曉”
袁熙發現后屋門口,悄悄露出半張好看的臉來,這是郭嘉收的那個姬妾,用每天一個問題換來的。
這筆買賣當時看著劃算,估計現在郭嘉腸子都悔青了。
袁熙陪笑道“這不是集思廣益嘛,向看看先生對這些事情有何高見。”
他最近發愁的是,光憑一個涿郡,資源還是不夠。
就拿鐵礦來說,涿郡只有個小鐵礦,產量很少。
而大鐵礦中,離涿郡最近的,是在冀州境內的中山國,北平附近,離著北新城只有百十里。
但偏偏是在冀州,如今袁尚掌著,還常常被黑山賊騷擾,袁熙也不指望從其手中撈到油水。
幽州漁陽郡倒是有個大礦,可惜和涿郡中間還隔著個廣陽郡。
彼時制約軍隊戰力的一大因素,就是兵器質量。
至少春秋晚期,就出現了塊煉鐵滲碳鋼技術,其中一座楚墓出土的鋼制短劍,由七到九層鐵鍛打而成,但應該頗為貴重,并未普及。
到了戰國早期,已經有成批量的鋼鐵長劍出現,由春秋時代裝飾和自衛性的短劍演化為批量裝備軍隊的實用性武器,極富殺傷力和進攻性。
但這個時期鐵兵比例遠遠少于銅兵,而最終統一六國的秦雖有少量鐵兵,銅兵仍居主導地位。
其中的原因不僅是技術方面相對麻煩,還有可能是產量不足。
直到西漢,冶鐵業的發展和鍛鋼技術的進步,為鋼鐵兵器的發展了充分的條件。
漢庭對于兵器的專司制造政策、長安武庫的建立以及始自武帝的鐵官專營制度,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鋼鐵兵器制造業的發展。
但即便如此,到了東漢末年,軍隊之后還有不少青銅劍,鐵仍然是相對貴重的資源,尤其在農具和家庭用具,還是以青銅居多。
所以尋找到一座鐵礦對于當地發展來說非常重要,袁熙現在極為后悔的是,自己前世對古代鐵礦位置并沒有過多了解。
他只記得以前看過山海經中山經中,有記載天下鐵礦幾十座,徐州利國就有一座大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