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郭嘉根據種種跡象推測,袁尚極可能私下和曹操交好。
而且如今曹軍逼近郯城,和孫策對峙,袁氏樂見其互斗。
袁熙和郭嘉討論過,帶兵救援徐州的利弊,至今沒有達成共識,此事風險太大,因為對面可是小霸王孫策,背后還有袁術,還有可能會被虎視眈眈的曹操偷襲。
袁熙舉棋不定,心下憂悶,便去找甄宓,卻聽婢女說她去書房去找蔡昭姬了。
他心想也是無事,便一路往書房走去,走到門口,卻見甄宓在蔡昭姬的指導下,拿著毛筆竹簡練字,曹憲曹節在一旁看著。
眾人見他來了,就要起身,袁熙道“你們忙,不用管我。”
他見甄宓在竹簡寫的是隸書,字體端正秀麗,贊道“這字頗有神韻。”
甄宓俏臉微紅,說道“離昭姬姐姐還差得遠。”
甄宓說這句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覺得她在自謙,包括袁熙。
因為這確實是事實。
隸書起源很早,甚至早于小篆,相傳程邈為隸書之祖,后來了隸書發展成熟后,在東漢后期又稱八分書,傳王次仲為八分書之祖,其后四百多年,主要在兩漢其間發揚光大,故又被稱為漢隸。
但嚴格來說,隸書經過了三個階段,古隸,漢隸,今隸。
古隸便是最初的秦隸,漢隸則是隸書發展的集大成者,蔡邕則是被稱為漢隸的集大成者。
唐代張懷瓘把歷史著名書法家的水平分為第一神品,第二妙品,第三能品。
對于成熟漢隸,即八分書,入選神品的書法家只有蔡邕一人。
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楷書開始出現,這時的楷書稱為今隸,第一個將其發揚的是曹魏的重臣鐘繇,因此鐘繇也被尊為現代楷書之祖。
而鐘繇的書法老師,便是后世的蔡文姬。
此時蔡家的書法冠絕當世,故甄宓有此一說。
蔡昭姬笑道“夫人雖然所學尚短,但已經有幾分神韻在內,假以時日必有所成。”
袁熙心道這就是有個好老師的好處了,在傳授書法一道,能教出鐘繇這種學生的蔡昭姬,自然比一般人明白多了。
他探過頭去,看到甄宓一筆一劃抄寫的,乃是熹平石經。
這是漢庭官定儒家經典刻石,乃是漢靈帝下令校正儒家經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抄刻成石書。
其間一共刻了八年,共有四十六塊碑,二十五萬字,刻成后立于當時的漢魏洛陽城開陽門外洛陽太學所在地,所以人們又稱這部書為太學石經。
袁熙看著甄宓前面的竹簡,皆是蔡昭姬字跡,驚訝地問道“你把這部經文都背下來了”
蔡昭姬笑道“怎么可能。”
“只要記住微言要義,便可以將里面的精髓領悟,再默寫時,也能八九不離十。”
“即使有個別文字錯漏,也不影響經文本意。”
袁熙聽了,若有所悟,這不就是去蕪存真
他隱隱約約覺得這其中道理,和自己眼前的抉擇有相通之理,正思索間,孫禮來報,說徐州來人,想要拜訪袁熙。
袁熙看到名刺的名字,頗為意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