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出聲道“白兔,稍安勿躁,如今河內緊鄰袁氏,要是貿然和其結仇,置太守于何境地”
眭固聽了,才不情不愿地閉了嘴。
此時陳宮出聲道“那依公仁先生所見,我們同為黑山軍和袁氏近鄰,該當如何”
眾人見說了正題,都凝神靜聽。
因為自從呂布帶兵來到河內后,本來尚可支撐的河內郡,也因為陡然多了萬張吃飯的嘴,而顯得捉襟見肘起來。
呂布在兗州和曹操相攻,本來就打得山窮水盡,曹軍吃人肉,得了袁紹的糧草才支撐下來,呂布卻是沒辦法了。
他拉不下臉來吃人,只得聽從了隱虎的計策,往西北進入司隸尋找糧食,重新搭了和自己交好的張揚。
河內太守張揚,字稚叔,并州人,頗為勇武,曾為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后被其派往蹇碩手下做軍司馬。
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后,蹇碩被何進所殺,張揚便投靠了何進,被何進派往黨剿賊。
不久后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張揚再一次失去了靠山,后來投靠了袁紹為首的討董聯軍。
張揚率兵在河內和袁紹會合后,和南匈奴單于于夫羅同屯兵漳水,但其間于夫羅叛變,暗中投靠了董卓,綁走了張揚。
袁紹派麴義追擊于夫羅,將其在鄴城擊敗,于夫羅便挾持張揚逃走。
張揚不得已投靠了于夫羅,董卓得知后,詔封張揚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從此張揚便成為了自立一方的諸侯。
他自當了河內太守之后安心種田,河內開始從兵災匪禍中漸漸恢復過來。
再后來,董卓死了,然后于夫羅也死了。
張揚為人有并州武人肆無忌憚的一面,曾縱兵劫掠為匪,也有義氣的一面,御下甚寬,所以很多良莠不齊的人都來投奔他。
漢末英雄記“下人謀反,發覺,對之涕泣,輒原不問。“
說的就是張揚手下有人謀反,對著張揚哭了一場,便被其赦免了。
從這點來看,他的字倒是沒起錯,所以他和袁紹一樣,部下內斗得很厲害,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不過在迷信的人眼中,他和呂布還有一個極為可怕的相似之處。
張揚投靠過的,幾乎全都是位高權重之人,都曾站在在漢庭的權力巔峰,只在天子一人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從丁原到蹇碩,從何進到董卓,最弱的于夫羅也統領著近百萬南匈奴,可以說都是攪動大漢風云的人物。
但這些人卻早早嗝屁,且都不得好死。
張揚和呂布的相似處,就是舉主全都死絕甚至滅門,區別只在于呂布是主動動手,而張揚卻是坐在家里什么都沒做。
同為當今的并州出身的諸侯,同樣具有妨主屬性的張揚和呂布,兩人一直很是投緣,可以說是冥冥中一些微妙感應吧。
董昭見陳宮問話,凝神思索起來。
他知道對面這位先投曹操后投呂布的謀士,心中很有主意,而且立場飄忽不定,以董昭之能,都摸不清陳宮到底在想什么。
而且董昭自己心里也藏著不少事情,不想讓陳宮看破自己的底細。
董昭想了想,說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問在座諸位,對當今漢庭怎么看”
呂布聽了,面露出猶疑之色,董昭一見,便知道呂布在是否依附漢帝這個問題,至今還是舉棋不定。
他開口道“溫侯只有下定決心,我們放能做下一步的打算。”
他這句話看似沒有什么立場,卻說中了呂布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