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這是唐代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后世的赤壁之戰,有沒有如同這首詩所說,東吳真的用鐵鏈封鎖了長江口,袁熙是沒法確定的。
因為這一眼望不到邊的長江口,按后世的數據,至少也有五公里寬,能做出幾百丈長的大鐵鏈,實在是讓人無法想象。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鐵鏈,可都是鐵匠一錘一錘敲出來的。
在這奔涌的大江和海水交匯的地方,即使是晚,來來往往的大小船只,也如江面的繁星一樣星羅棋布,顯然彼時的水運已經極為發達。
沿岸的大大小小的碼頭,因為船只太多,雖然已經天黑,人們點起火把,正通宵達旦,忙忙碌碌裝卸著貨物。
袁熙突然發現,自己想錯了一點。
就是長江沿岸,幾乎沒有掩人耳目,讓數百騎兵悄悄登陸的地方
自古以來,有水系的地方,便是人群聚集的地方。
其原因便是,在這個只能用到人力畜力的時代,有水資源就意味著適合人居住生活,而且古代最方便的運輸方式是水運,所以要形成適合居住的地方,甚至城市,周圍邊要有豐富的水源。
即使是道路,也都是沿著江河修建,就是為了能及時取水,這在行軍打仗時候尤其重要。
這個時代的戰爭,對于敵人動向的預測,其實是相對容易的,只要拿出張地圖,沿著河水溪流布防哨探,便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前些日子郭嘉預測黑山軍從北新城潰逃的路線,讓趙云和太史慈分別攔截,就是根據這種法子來的。
當然,也有不按常理出牌,從深山小道行軍突襲的,但相對付出的風險,就是萬一找不到水源,那便是有去無回。
河流小溪旁邊,多是村莊小鎮,大江大河旁邊,往往便是大城所在了。
如今袁熙命令船隊趁著夜色,沿江而,看著兩岸不斷有船只往來,心下頭痛,他還忽略了另外一件事。
孫策從九江打到廣陵后,通過長江便能和廬江的袁術軍互相運送兵士物資,所以長江兩岸的船只多了不少,人多眼雜之下,根本不能隱瞞什么動向。
此刻的的長江,他這種幾十艘大船的船隊,實在是太過顯眼。
袁熙趕緊和郭嘉商量了,號令各船下了旗,逐漸拉開距離,以掩人耳目。
漢時的廣陵城,大致位置是后世揚州的某處,其周圍不僅有長江,還有其他幾條水系。
其中最近的的,便是吳王夫差命人開鑿的邗溝,這是后世隋朝開鑿京杭大運河時的重要部分,南起的長江,北至于淮安以北的淮河,又被稱作淮揚運河。
雖然邗溝已經開鑿近千年,但漢末大亂,其沿岸飽受戰火,人丁稀少,所以反而比長江行事更加方便。
船隊在漆黑的夜色中,拼著船只受損,強行靠近邗溝岸邊,將面的騎兵連人放了下去。
忙活了大半夜,幾百騎兵終于從方圓幾十里的河道紛紛岸,然后消失在密林中。
太史慈帶著最后一批騎兵下了船,他要在在密林里將這些騎兵重新收攏,然后在一天之內,潛伏到廣陵外十幾里處,還不能被敵人發現。
而袁熙這邊,則是將剩下的六七百軍士集中到五六條船,在攻城之前做兩件事。
一是白天派少許人潛入廣陵城,然后當晚發難,乘機打開城門。
二是剩下的人留在廣陵碼頭接應,并阻止廣陵城的人由水路逃走。
袁熙見郭嘉和田豫仔細商量著每個細節,心道事情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但他的憂慮卻不能表現出來,他乃是一軍之帥,要是他顯出缺乏信心的樣子,手下的兵士便會士氣受挫。
他想了想,便往下面船艙走去。
他走下木梯,底層船艙里面,孫禮正在和兵士們坐在地說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