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見袁熙送一家離開,這才放下車簾,他懷里的美姬道“主人為何不下去”
郭嘉微微一笑“使君做得很好,何須我再出面。”
他心道袁熙做事越發滴水不漏了,懲戒軍士整頓了軍紀,割發安撫震懾了眾人,最后贈刀給少年,卻是保護了對方一家。
不管袁熙心里真實想法如何,這表現已經相當可圈可點,算是有了主公的樣子了。
等袁熙了馬車,隊伍繼續行軍,一眾兵士一邊走,一邊嘀咕起來。
“使君也太狠了,士族割發,聞所未聞啊。”
“咱們以后得小心點了,免得觸怒了使君。”
“就是,在使君手下當兵,有地有糧,過得比先前好太多,要是犯錯被打為賤籍,什么都沒了,還要牽連家人”
眾人深以為然,有人悄聲道“你說使君德行如此高尚,是不是真如傳言所說,是天真人下凡”
眾人紛紛點頭,齊聲贊同,“這么一說,還真有道理”
馬車里面,甄宓仔細幫袁熙將頭發攢起,扣發冠,然后插入發簪固定。
她心疼地看著袁熙缺了一大片的頭發,想要開口,卻是說不出話來。
吳夫人心里確是十分感慨,袁熙和自己兒子孫策,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兩人的做事風格對比極為鮮明。
孫策簡直和孫堅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為人豪放爽朗,極富個人魅力,是這個時代游俠兒的典范,由此在江東招攬了一大批意氣相投之士。
可以說,孫策這種行事才是士族的風范,從袁紹到袁術,從孫堅到曹操,年輕時莫不飛鷹走狗,呼朋喚友,謂之風骨。
平心而論,吳夫人是不太喜歡這種做派的,她也曾勸諫孫策,既然胸懷大志,便要早日成熟起來,那些諸侯到了建立功業業時,不還是要重視名聲
孫策卻不怎么聽到耳里,依舊我行我素,讓吳夫人也頗為無奈。
而相比之下,袁熙則是極為內斂沉靜,所做所為皆是深思熟慮,少年老成,具有這個年紀士子身極為稀少的自律,在這點,倒如同孫策父輩一樣。
就像是背負著某些沉重的東西。
吳夫人心道也不知道袁熙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也許是遭遇也不少事情,才造就了如今的他吧
關鍵讓吳夫人極其羞恥的是,自己和其有說不清楚的關系,甚至連孩子都有了
吳夫人不由想起那晚的情形,也許是醉酒的緣故,袁熙一反常態地霸道,表現得和平日極為不同,這是酒后亂性,還是釋放出了被壓抑的天性
吳夫人臉越發滾燙,不由夾緊了雙腿,暗罵自己不要臉,袁熙固然可能是原形畢露,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想到自己最后表現的如此不堪,吳夫人如坐針氈,心道自己喜歡被那樣對待,這豈不是更加不正常
甄宓若有所感,向吳夫人瞥了一眼,吳夫人頓時嚇得不敢動了。
袁熙卻發現吳夫人臉色不自然,出聲道“夫人是不是馬車坐久了,身體不適”
“要不要找元化先生看看”
吳夫人忙道“妾身沒事,公子勿憂。”
甄宓聽了說道“還是看看吧,夫人懷了夫君孩子,這長途跋涉,萬一動了胎氣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