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對我們入城反響如何”
袁熙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是頗為自得的。
因為此時他們所處的薊城,便是劉虞被公孫瓚殺害的地方。
當日劉虞被公孫瓚擊敗,攜妻子兒女逃到居庸關后,被公孫瓚追,全家被捉回薊城關押。
此時漢庭派使者段訓帶來了劉協的詔書,名劉虞總管六州事務,封公孫瓚為易侯。
這本來是個安撫的行為,公孫瓚卻趁機搞劉虞自立為帝之罪,不知何故,段訓竟然在鬧市中處斬了劉虞全家。
前任常山國相孫瑾,掾張逸、張瓚等人,一同自動聚集到刑場周圍,破口大罵公孫瓚,與劉虞一起被殺。
公孫瓚把劉虞的頭顱送往京城長安,被劉虞的舊部尾敦在半路截下,送回安葬。
彼時劉虞在幽州廣施仁義,深得民心,其被殺時幽州百姓為之哭號,從此幽州大亂,公孫瓚失卻民心。
袁熙先前想著,自己為劉虞報仇,擊敗公孫瓚的事情已經傳遍了幽州,不管是幽州還是薊城百姓,多少會感謝自己吧
沒想到趙云欲言又止,最后低聲道“出現了些問題。”
袁熙聽了,頓感不妙,問道“怎么回事”
等趙云將前因后果說完,袁熙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竟然又是許攸在搞事
說來這也算是袁熙自己的失誤,他離開幽州去廣陵前,將軍務交給了趙云,將內務交給了劉和。
兩人從漁陽打到了廣陽,每打下一城,便安撫百姓,招納官員,趙云善于軍事,劉和做過朝廷侍中,兩人配合不錯,倒是也沒出什么大問題。
但壞就壞在,兩人頭,還有當冀州人命的兩位別駕從事,分掌內務和軍事。
許攸和沮授。
沮授一直在北新城練兵,他本來就是被袁紹排擠出來的,有些心灰意冷,倒也沒惹事,但許攸就不同了。
他背后便是袁尚,本就有搞事的心思,如今趙云劉和打下了數座大城,空缺大量官員職位,他怎么可能不動腦筋
所以許攸當即以別駕從事的名義,征召了不少官員,趕赴各城任。
尤其是薊城離北新城最近,許攸更是安插了數位許氏子弟擔任要職,這些人任后和許攸一個德行,做事貪,引起了城內百姓不滿。
這事情之所以落在空里,是因為當時沮授許攸在給袁熙的信里互相告狀,袁熙采用了郭嘉計謀,暫時沒去管許攸,并要趙云劉和暫時忍讓。
袁熙也沒有預料到,這么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搞得如此烏煙瘴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