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三公子此人,雖然心思不堪,但做事瞻前顧后,不夠兇狠果決,這樣的人死要面子,反而是比較好說話的。”
“只要公子在他面前服軟,他不太可能會趕盡殺絕。”
“恕我直言,在我心中,大公子比三公子可怕多了。”
袁熙聽了,臉色一沉。
袁譚的行事,確實出乎他的意料。
對方私下搞得那些小動作,是想讓自己和袁尚的關系徹底破裂,但關鍵是,這些手段也太狠了些。
不過想到后世袁譚行事,倒也不是說對不上。
袁紹敗給曹操后,憂憤而死,袁尚繼承了袁氏,給了袁譚很少的兵力,還派了逄紀監視他。
袁譚一怒之下殺了逄紀,還在曹操攻打袁尚時,趁機攻打鄴城,和袁尚先打了起來。
在這個時候做這種舉動,顯然是貽笑天下,冀州官員甚至劉表都紛紛寫信勸誡袁譚,不要兄弟鬩墻,但袁譚堅持己見,最后還投了曹操。
袁熙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不不禁扼腕嘆息,誠然兄弟反目的始作俑者是袁尚,但把事情惡化到不可挽回地步,袁譚也要占很大一部分責任。
先是外敵攻打時偷襲自己兄弟,后投靠父親仇人,再這點上來看,袁譚所作所為,比呂布還不堪。
當初袁譚袁熙兩人聯手,是為了對抗袁尚,各取所需,如今袁熙過繼,袁譚反手就來算計,這讓袁熙真正認清了一個事實,在利益面前,以前的情面是不值錢的。
雖然兩人至今沒有撕破臉,但袁熙要再不防備,那就是傻子了。
想到這里,袁熙有些意興闌珊,袁氏三兄弟皆是心氣很高,沒有一個是甘心屈居人下的。
但即便如此,行事底線還是該有一些的,如今大家有著共同的外敵,而且這敵人已經提前發動了,那袁氏兄弟之間,暫時也該放下仇恨,一致對外了。
袁熙不放心的,還有一點。
他開口道“袁尚既然能替曹操遮掩,兩人必然已經達成了交易。”
“若袁尚真的想不開,幫曹操來對付我怎么辦”
郭嘉聽了,點頭道“公子說的,也不無道理。”
“三公子實在是看不清大局,也不知道曹操許諾給他什么好處。”
“所以公子要做出示弱的姿態,以博取同情。”
“大丈夫能屈能伸,當然,公子也是不愿意,咱們也可再想想辦法。”
袁熙聽了,笑道“有什么不愿意的,要是能少死些兵士,別說低頭服軟,讓我下跪都成。”
“我現在就給袁尚送信,相約明日相見。”
河南尹和河內的交界處,一支騎軍在山道上疾馳,后面跟的是疲勞不堪的步卒。
騎軍領頭的是曹洪曹純,而統領步軍的,乃是樂進于禁。
于禁見前軍騎軍的馬尾巴都看不到了,出聲道“文謙,這樣跑,前面馬都要快累死了,咱們這邊累死的可是人。”
樂進聽了,嘆道“文則,明公下了死令,失期當斬啊。”
于禁懊惱道“這我自然知道,但是按時到了,兵都累垮了,還怎么打仗啊”
樂進聽了,也是深有同感,但曹操已經說死了,天子車駕之事,關乎曹氏安危,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先于其他人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