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直接影響到今后天下的局勢,如果成了,袁熙便能打開一片新的天地,如果失敗,他就只能被迫退回幽州,前功盡棄。
所以袁熙也在賭,賭沮授趙云這一文一武的組合能夠成功。
他之所以不親自過去,是因為和郭嘉一起思慮后,認為袁熙不出現在劉協面前,可能效果更好。
郭嘉認為劉協此人,性格很有特點,必須要對癥下藥,因為劉協由董太后撫養長大,舉止禮儀,皆似董太后,時人甚至以董侯稱之。
之所以有這個稱呼,便不得不說漢代女子地位了。
漢代女子的地位,和漢律息息相關,漢律規定主人去世,主母可以掌家,甚至還有繼承家業的權利。
而且女子出嫁后,被別人稱呼的姓氏,還是出嫁之前的,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漢代女子的獨立性是很高的。
這其中的原因,和先秦三代女子地位高有關,也在于漢代很注重妻族,乃至舅族的關系,甚至超過了兄弟關系,在這點上皇家尤其明顯。
漢朝的時候很多的皇子和皇女都是跟隨母姓,尤其太子大都隨母姓,即使隨父姓,稱呼也會體現母親姓氏。
漢景帝的兒子劉榮當上太子的時候,就被稱為栗太子,其原因就是因為他母親姓栗。
漢武帝之子劉據,母親是衛子夫,其當上太子之后,被稱為衛太子,劉據的兒子被稱為史皇孫,也是因為其母親是史良娣。
這種情況,袁熙讀歷史的時候,一度非常不解,漢代立朝之初,便有呂后專政,但為什么漢室還是如此看重妻族
后來他終于想明白了些,對于皇帝來說,皇后妻族雖然可能會專權,但起碼他們是盡心輔佐皇后親生子嗣的。
畢竟如果他們的外甥登上皇位,必然會倚仗他們,家族便能振興,可謂各取所需。
但兄弟就不一樣了,他們可是會搶自己皇位,讓他們兒子上位的
這便是很多時候,為什么叔叔不如舅舅親的緣故,歷代太子身邊的勢力,舅族一直是最為可靠的那一支。
后世武則天登基為帝,將死時也只能將皇位重新還給自己的兒子李氏,便是如此,她選擇武家子弟才是瘋了,雖然同姓,但不是孩子,和她何干
這便是圍繞血脈這緊密的牽絆,人們做出的最合乎情理和邏輯的選擇。
劉協從小被董太后帶大,視其為母,當日董太后被何進和何皇后聯手廢掉,不明不白死去,袁熙猜測,劉協對此應該是非常憤恨的。
因為何皇后不僅殺了董后,還殺了劉協生母王美人。
而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雖然有巧合在里面,但董卓進京后雖然控制了劉協,但也同時殺了何皇后,為劉協報了殺母之仇。
想來劉協對董卓的感情,應該是很復雜的吧
劉協的經歷,換到誰身上也是很難保持心態,所以對身邊的人,天生就有一份不信任感,要通過他達到目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袁熙正在想著,呂玲綺已經從墻后繞了出來,見袁熙正在出神,便一拳砸在袁熙肩頭,“呆子,想什么呢”
袁熙疼得嘶了一聲,心道呂玲綺這力氣怎么越來越大了,不愧是呂布遺傳啊。
呂玲綺見了,哼了一聲“連阿父一半都不如,還想著打我主意”
袁熙聽了,上上下下打量了呂玲綺一眼,嘴角微微勾起。
呂玲綺見他一副賤賤的模樣,又想起兩次被對方壓在身下的丟人場面,不禁心頭火起,怒道“阿母不想見你,虧我還想著替你想想辦法,你還不知好歹”
袁熙聽了,連忙換上一副諂媚的神色,拉住呂玲綺衣袖道“多謝女郎,倘若事成,必當厚報。”
呂玲綺心中得意,“厚報就免了,有機會打仗就成”
她隨即疑惑道“你急著見阿母做什么”
“不是在打什么壞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