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八成不會拒絕公子的好意,但放任其坐大,等到其在遼東的根基穩固,將來還是要費一番功夫。”
沮授也點頭同意,“所以如何與其交好,如何給其一定程度的支持,便需要好好思量。”
“本來兩邊交好,最好的方式便是聯姻,如今公子沒有女眷,倒是不好走這條路了。”
“但是還有一條藏的很深的關系,未必不能利用。”
眾人知道沮授對于天下士族關系極為了解,這在這點上遠勝于相對出身較低的郭嘉,不禁凝神靜聽。
沮授出聲道“舉薦公孫度的已故中郎將徐榮,乃是董卓手下中郎將。”
“董卓手下中郎將威高權重,人數不多,除徐榮外,還有段煨牛輔等寥寥數人,皆是董卓最為得力的心腹。”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賈詡,彼時也不過是校尉,排在徐榮幾人之下。”
袁熙心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段煨對李傕郭汜極為鄙視,原來段煨和名震天下的徐榮,是地位相近,自然看不起他人。
彼時天下,徐榮此人威名赫赫。一度超過了漢末三杰。其打仗勇猛,先后打敗過曹操孫堅,差點將兩人逼上絕路。
擊敗曹操一戰中,打得曹操部下鮑信兄弟戰死,曹操中箭,騎了曹洪的馬才勉強逃生。
孫堅更是慘,被打得只剩數十騎,全靠和祖茂交換頭巾,才得以逃生。
兩戰之后,徐榮名震天下。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猛人,在董卓死后投靠了王允,卻因為受到猜忌,控制的兵士數目并不多,卻被派去抵擋數倍于己的李傕郭汜大軍,一戰身死。
觀徐榮此人,屬于典型的鐵血軍人,完全服從上命,有令必尊,即使知道事不可為,也沒有絲毫退卻。
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徐榮才是最能代表大漢精神的武將。
他不禁有些出神,惡名昭彰的董卓,卻有兩個極為忠于大漢的心腹,這算什么事呢
上梁不正下梁歪,董卓手下有李傕郭汜不奇怪,但為什么會有徐榮段煨這種人為其效命呢
沮授的話,將袁熙的思緒拉回了現實,“徐榮是公孫度舉主。”
“同為中郎將,徐榮段煨關系匪淺,如今公子和段煨名號都是天子親封,可以稱得上是同儕。”
“且段煨和天子牽線,是公子溫侯一力主導,在這點上,段煨怎么也要承公子一個情。”
“公子把這層關系拿出來,和公孫度談判,便占據了道義上的優勢。”
袁熙聽了沮授抽絲剝繭的分析,贊道“先生言之有理,麻煩先生代我修書一封,斟酌詞句,邀公孫度遣使相談。”
沮授領命,眾人也是皆為之一震,遼東局勢猶如一團亂麻,沮授如今將其中一個線頭牽了出來,也讓眾人看到一步步全盤解決問題的曙光。
沮授又道“要讓其為公子所用,光有交情還不夠,必須要有實利,公子打算許諾公孫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