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兵士雖然經過訓練,但不少都是初次出海,剛乍聽到遇敵信號,便有些亂了,此刻聽到袁熙說話,才醒悟過來,各自屏氣凝神,漸漸冷靜了下來。
使君都親自出戰,自己這些人要是表現不堪,也太丟人了
袁熙見眾人反應,滿意的點了點頭,心道這便是主將督陣的好處,這些兵士一口吃不成胖子,如今能迅速鎮定下來,已經是表現相當不錯了。
不過隨著對面接近,眾人才發現虛驚一場,這原來是青州往遼東逃難的百姓渡船,船上擠的滿滿當當,見袁熙大船靠近,眾人皆是臉上帶著惶恐不安的神色。
等他們見到甄家商隊的標志,才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有些人甚至向這邊揮了揮手。
袁熙看到,不禁啞然失笑,看無論是兵士還是百姓,大家漂洋過海,心里都害怕啊。
兩邊的船只放下半帆,減緩速度,對著喊了幾句,相互間確認了方向,這才拉起船帆,各走各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個時代,航海羅盤并沒有出現,航海收到了很多限制,想要辨別方向,要么是靠近陸地防止迷航,要么是根據太陽和星象確認。
中國很早便出現了指南針,謂之司南,最早是風水堪輿之用,其形狀是一把勺子,在陸地上尚可,在海上就很不方便。
東漢王充的的論衡是應篇說“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后世研究,司南到指南針,由勺子到針的轉變,可能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完善于唐代時期,這有可能和之前吳國發展航海業有些關系。
指南針原理并不復雜,關鍵還是需要一塊催生的土壤,而海陸貿易,便是催化劑。
而在指南針的改進上,甄家商隊是有絕對優勢的。
先前袁熙在海西見到甄堯時,就提到過可以將磁石打磨成針,以做指明方向之用,如果配合其他辨別方向的方法,遠洋航海便安全了許多。
甄堯按照袁熙所提的方法,回去找工匠試制,果然做出了適合航海的指南針,自此甄家商隊在海上的貿易速度,加快了許多。
唯一讓袁熙擔心的,是甄家商隊失蹤的那幾條船,萬一上面的指南針被青州海盜得了,怕也是件麻煩事。
當然,有可能還有另外一個隱患,但是袁熙也不能確定。
如果青州海盜手里有那件東西,那袁譚對于搶劫甄家商船一事,知情的概率就十分大了。
袁熙見載著難民的船過來,說道“你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其中幾人見袁熙氣度不凡,有個領頭的出聲道“我等都是從青州逃難過來的。”
袁熙奇道“青州打仗了”
那人苦笑道“倒沒有怎么打仗,但是盜賊蜂起,青州刺史這兩年又橫征暴斂,加大稅賦,大伙都活不下去了,便想著去遼東看看。”
袁熙聽了,說道“遼東苦寒,怕是不如青州過得舒服啊。”
那人一臉無奈之色“起碼沒有苛政,如今官兵搜刮甚狠,連吃口飯都成問題,好歹得讓人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