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的年末,悄無聲息的到來了。
這個年號,是天子車隊抵達安邑時,天子劉協祭祀天地,發布詔令大赦天下的同時,將國號改成了建安。
說來這已經是劉協登基以來的第四個年號了,公元189年,劉協被董卓擁立登基時,用的是永漢,來年便改成了初平。
初平四年即公元194年,改成了興平,兩年后的今日,又改成了建安。
劉協身邊的人,也是不停在換,從董卓到到王允,從李傕郭汜到白波軍將領,再到如今的呂布董承,張楊王匡,乃至幕后的曹操袁熙等人,如同走馬燈一般,輪番登場。
前面上場的人,有的已經被歷史的洪流淘汰,有的起起伏伏,有的嶄露頭角,但誰也不知道,誰能堅持到最后。
劉協在改號建安時,處于惶惶不可終日的境地,彼時內部有白波軍董承相爭,外部有李傕郭汜緊逼,劉協改換年號的初衷,只怕不過是想換換運氣而已。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之后他的霉運仿佛真的到頭了。
呂布和幽州軍來了,曹操來了,李傕郭汜被打敗,白波軍將領被趕走,董承也收斂了許多。
對劉協來說,和自己最為親近,又不怎么勢力的呂布上位,簡直是最好的事情。
呂布幾乎沒有多少的班底,名聲也頗受詬病,士族大多不想依附于他,所以他不能如董卓王允那樣大權獨攬,這給了劉協很大的空間,短短數月之內,朝堂上下就被劉協整肅一新。
他坐在龍椅上,接受著下面百官朝拜,慶賀新年及天子安康的賀詞涌動在朝堂之中,他把頭微微抬起。
頭頂這座大殿,是河內太守張揚緊急征發民夫修建的,名為楊安殿,雖然十分粗糙,但總算是給自己有了個召見群臣的寬敞地方。
說來這張楊也是奇怪,劉協發現其除了喜歡種地之外,不好利,不好官,偏偏喜歡名聲。
初時天子車駕到安邑時,就是其首先帶人奉迎天子,奉上了糧食衣物,讓劉協度過了困境。
結果后來懷城生亂,張楊趕回來平定城內局勢,卻錯過了安邑發生的四方相爭的那場大戲。
這也不好說幸運還是不幸,畢竟當時局勢危如累卵,說不定留在城內,一個不小心就把命丟了。
不過事后張楊看起來還很是耿耿于懷,于是天子車駕到了懷城后,張楊便大興土木,給劉協蓋了座接見百官的大殿,并以自己名字命名,也算是遂了一樁心愿。
聽著百官朝賀之聲,劉協第一次感到做皇帝的美妙,如今自己身邊,已無只手遮天的權臣,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但讓他有些放心不下的是,除了呂布之外,奉迎的最大的兩個功臣,卻仿佛銷聲匿跡了一樣。
一個是袁熙,拿著自己詔令回了鄴城,然后轉頭去打黑山了。
朕讓他去調解冀州黑山爭端,他就是這樣調解的
不過劉協本來也對袁熙沒什么指望,畢竟對方再傻,也不會為了自己背叛袁氏。
所以劉協早有準備,在袁熙離開后,把派去黑山調解的王匡,換成了鐘繇。
事實證明,鐘繇背靠曹操,確實有辦法,其想方設法放棄掉楊鳳,把張燕帶了回來,使之成為了劉協的一大臂助。
當然,劉協明白,張燕應該早就和曹操勾結在一起了,不然也不會這么痛快便答應下來,不過沒關系,自己只要想辦法拉攏張燕,遲早會讓其明白,跟著曹操,絕對不如跟著自己有前途。
但要說劉協對這些動向還能掌控的話,對于濮陽城發生的事情,就有些始料未及了。
曹軍雖然放走了張邈張超兄弟,卻把他們的家眷全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