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孫策的話,周瑜也很是無語。
橋蕤替天子下詔,說動了孫策,事后孫策暗地給漢廷上書,同意投靠漢廷,劉協接到孫策的信后大喜,便派人在宗室中擇一適齡女子,嫁與孫策。
但孫策也算是頗講義氣,出于種種顧慮,還是寫了一封信給袁術,勸說袁術不要自立。
當然,孫策寫這封信,不單為了袁術著想,也是為了自身立場考慮,畢竟他現在和袁術的關系,并不簡單。
孫堅當初依附于袁術,兩人類似于曹操和袁紹的關系,而孫策繼承了孫堅的遺產,繼續投靠袁術,其實很類似于袁術的義子。
當然,這個義子的處境很是尷尬,袁術自有兒子女婿,孫策永遠融不進核心圈子,白白給袁術打下了不少地盤,但實際的好處卻沒有多少。
而且孫策越是能干,袁術越是要防備于他,免得尾大不掉。
所以由不得孫策心生不滿,如今他終于趁機奪去了江東,讓袁熙再也無法轄制于他。
但孫策脫離袁術,和其劃清關系,必須還要有個光明正大的借口,如今這個好機會已經擺在了他的前面。
袁術自立,漢廷拉攏。
這對于孫策來說,簡直是打瞌睡送枕頭,但為了不落人口實,孫策還是讓令張纮給袁術寫了一封書信。
張纮,字子綱,徐州廣陵人,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曾被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為掾屬,皆不就,避難江東。
孫策平定江東前,親自多次登門邀請,張纮感其意,便出仕為官。
孫策早有自立之意,他向張纮請教時,就提出要“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藩”,張纮根據孫策的想法,提出了跨有荊、揚,全據長江防線的戰略,這也是后世東吳一以貫之奉行的戰略。
對天下各方諸侯來說,荊州這個地方異常重要的,誰也想將其據為己有。
只是劉表依靠蔡氏等當地大族,將荊州經營得極好,且荊州本身就是易守難攻之地,袁術攻打也是屢次受挫,孫堅還因此陣亡。
孫策給袁術的這封信,是手下謀士的主意,這這樣既維護了自己維護袁術的名望,又表達了忠于漢室的態度,可以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封信寫出后,橋蕤卻是自告奮勇前去送信,孫策周瑜勸道“橋公,袁術本來就準備拿你立威,如今回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橋蕤聽了嘆道“我當然也知道,但消息傳來,袁術已經準備拿我家眷開刀,我若不回去,只怕袁術會下死手啊。”
周瑜搖頭道“恕我直言,橋公回去,只會和家眷一起失陷。”
“我記得橋公夫人早亡,家里只有兩個女兒,尚無男丁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橋公家眷只怕已經是兇多吉少,但有橋公在,橋家便有希望。”
“如今橋公回去,萬一全家一起被害,豈不是全完了”
橋蕤聽了,由于良久,最后還是咬牙道“確實只有兩個女兒,但卻是夫人臨終托付給我的。”
“我若放棄她們,如何對的起夫人”
“所以我思來想去,準備回到壽春后,找機會將其送到皖城避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