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羊續的舉主是大將軍竇武。
而竇武此人,在征辟羊續的同年,聯合陳藩等人,意圖誅殺靈帝身邊宦官中常侍曹節等人,消息泄露,事敗后自殺。
羊續也因此被牽連罷官,次年遇到了第二次黨錮之禍,被禁錮了十余年。
中平元年184年,黨錮解除,羊續被太尉楊賜征辟為府掾,此后四次升遷為揚州廬江郡太守。
期間羊續數次平定黃巾軍在內的叛亂,且為官清廉,隨身之物,只有布被、短衣、鹽和麥數斛而已。
中平六年189年,因劉虞舉薦,漢靈帝劉宏任命羊續太尉。
當時官拜三公的人,都要往西園繳納一千萬的禮錢,由宦官擔任使者負責收取,而羊續向使者展示了一件破棉衣,表示出不起錢。
使者回稟漢靈帝后,靈帝很不高興,但因為其平叛有功,還是任命其為太常,且可免去禮錢,但羊續未到雒陽赴任,便得病去世了。
縱觀羊續一生,在漢靈帝如此混亂的世道中,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且其是典型的士大夫,看似和宦官系牽連極深的袁氏和曹氏,看上去根本扯不上關系。
然而在羊續去世的中平六年,發生了漢末最為密集的一系列事情。
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上位,和袁紹合謀,后何進被中常侍張讓等人所殺,袁紹入宮報仇,殺死張讓等人,然后董卓入京,趕走袁紹曹操等人,成了最后的勝利者,然后扶植漢獻帝劉協上位。
同年漢獻帝劉協遣使追悼祭祀陳蕃、竇武,為其平反,這標志其在士大夫和宦官中,倒向了士大夫。
而曹操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他從漢靈帝在位時,就不斷上表,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
雖然沒有得到漢靈帝采納,但曹操借機成功和宦官系切割開來,既繼承了其祖父曹騰的人脈,又贏得了天下士大夫的稱贊
尤其是泰山羊氏三子,在劉協為竇武平反后,其父羊續也得以正名,他們更是要承曹操的情。
換言之,現在的羊衜投靠袁譚,未必是其忠于袁紹,怕是因為曹操也在袁紹手下而已
若是袁紹曹操撕破臉,且曹操實力壓過袁氏時,將來泰山羊氏如何站隊,其結果在袁熙看來不言自明
當然,做出如此推斷,也是袁熙建立在后世詳實的史實基礎上,袁譚未必能了解的如此清楚。
要是袁譚能夠了解前因后果,肯定也會心生警覺,斷不會如此拉攏羊氏。
但袁熙也不排除自己另外一個推斷,這也是最為麻煩,他最不想見到一個。
袁譚可能早就和曹操有來往了
后世袁譚叛離袁氏,投靠曹操,有可能是其臨時起意,但也不排除早就有了鋪墊。
真是這樣的話,袁熙策動袁譚出兵的信,就成了個笑話,說不定曹操早就知道了
袁譚后世能做出兄弟鬩墻的事,此世還在袁熙的身邊安插死士,其行事底線之低,由不得袁熙不懷疑,袁譚是否為了爭奪家主之位,已經出賣了袁氏的利益,換取曹操的支持
所以羊衜的到來,也正中袁熙下懷,他從要羊衜的反應中,看看到底袁譚想要做什么。
順道值得一提的是,竇武陳藩死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