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以為,我們江東步軍,能抵擋其否”
魯肅聽了,呆立半晌,搖了搖頭。
張繡繼承的是其叔父張濟掌的涼州軍,無論步騎都是有名的天下強兵,江東少有騎兵,步軍也不如對方兇悍高大,打起來毫無勝算。
他隨即不甘心道“能占下幾座城也是好的,總不能因為敵軍強盛,就畏縮不前吧”
“張繡不好打,難道袁公路就好打了”
“再說袁公路怎么也算主公舉主,若公然攻打,必遭人非議啊。”
周瑜笑道“所以說那兇虎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大好機會。”
“二分天下,不是只占據長江以南,而是江北的這些州,至少我們也要北進幾百里作為緩沖才行”
“不然等中原平定,讓其占據江北訓練水軍,隨時都能南下,我們江東還哪有安生之日”
“所以要打,也要盡量在江北開戰”
魯肅還想辯論,結果張昭起身對孫策道“公瑾此言大妙”
“江東富庶,乃是將來主公北進的錢糧根本,若時時被敵人騷擾,民眾逃離,沿江凋敝,到時如何爭奪天下”
“如今公瑾之計,卻是御敵于江東之外,即使交戰,也影響不到江東民生,實在是大妙”
張昭,自子布,徐州彭城人,中原動亂,其逃到江南,和其余三位江北文士張纮、秦松、陳瑞皆被孫策重用,作為謀主,和周瑜一南一北,地位僅在周瑜之下。
張昭這一說話,孫策麾下幾位掾屬紛紛出聲贊同。
魯肅聽了,心中大急,心道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江東兵不善陸戰,這些人哪來的信心能占據江北幾百里地帶
張昭這些江北人是真不懂嗎
他總覺張昭話語中隱隱意有所指,但是總是咂摸不出其中味道來。
周瑜聽到張昭站起來支持自己,臉上卻沒有多少高興之色,反而隱隱有些忌憚。
他其實并不太喜歡張昭這些江北人,認為其都是些投機取巧之士,哪邊強大了就往哪里跑,根本不是真心為孫策謀劃。
雖然張昭剛才這些話是向自己示好,但周瑜總覺得其意有所指,對自己明褒實貶,暗自江東人士打仗貪生怕死,所以才將戰線拉到江北。
周瑜下意識就想譏刺張昭幾句,但想到張昭極受孫策器重,還是忍住了沒說話。
張昭如今官拜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對其極為禮遇,內政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張昭也是不負眾望,為孫策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比周瑜還要大。
而張昭也確實很有才干,以至于劉表寫信給孫策時,曾先拿給手下名士禰衡去看,結果被禰衡諷刺信件會被張昭嘲笑,可見連禰衡都很佩服張昭才華。
張昭也因此深受北方士族的敬重,因為江北士族到江東難以立足,被迫抱團取暖,所以這些士人隱隱將張昭奉為領袖,成為孫策掾屬中一股不可小視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