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陸陸續續面見了劉勛以前的掾屬,更加詳細的了解了皖城周邊地形,漸漸發現自己對皖城的重要性,還是估計不足了。
古代的皖城,大概位置在后世的安慶附近,南接長江,東北部是大別山區,西南部是皖南山區,正好處于兩大山區間數百里的狹長地帶,扼守住了長江南北一帶從湖北江西通往長江下游的咽喉。
古代交通運輸,絕大部分時候都要依靠水運,山區別說通行不便,就是百姓即使有聚居,往往生活也很困頓,畢竟在有水系發達的平原地區,才能最大限度保證糧食生產。
古代爭雄于江東者,一般會重視三座城江蘇南京、湖北武漢、江西九江。
在漢末時期,南京就是建業,武漢就是江夏,九江就是柴桑,而如今柴桑在皖城東南,距離不過就是一二百里,被孫策攻打占據。
這是袁熙孫策私下達成的約定,要是袁熙把柴桑拿了下來,孫策便只能從長江南岸的豫章郡攻打荊州,但水軍就過不去了,這無疑是孫策無法忍受的。
即便如此袁熙放棄柴桑,之后皖城的歸屬,雙方也是經過了一番極其艱難的討價還價,最后孫策出于種種原因和考慮,才相當不情愿地暫時放棄了皖城。
皖城幾千年來,都是相當重要的戰略要地,后世也因此爆發了多場大戰,所以袁熙開始逐漸了解到皖城重要后,開始對先前的想法產生了一絲動搖。
在他最初的預想中,皖城只是作為臨時的要塞,萬一打不過,放棄便好了,大不了將來再去合肥布防。
但現在看來,依托皖城防守所需要的成本,遠遠低于合肥,若是皖城守不住,合肥更難守,后世也是吳國在攻取皖城后,才謀劃發動對合肥的數次大規模進攻的。
不過皖城位置之重要,主要還在于防范江東北上,這點雙方心知肚明,這樣一來,雙方勢必在日后會有一番沖突。
皖城對袁熙的重要性,是因為從皖城出發,可以沿著大別山區南部,直接進入荊州,這無疑比袁熙之前占據黑山南下司隸荊州的構想,便捷得多。
但袁熙和沮授陸遜商量了半天,也暫時想不出當前有西進的可能性,畢竟以袁熙在江淮間的實力,能夠占據廬江郡,已經是意外之喜,要是圖謀荊州,便力有不逮了。
他翻看著廬江官吏名冊,在數百個名字中,卻看到了個叫焦仲卿的官吏。
袁熙思索一會,隨即啞然失笑,漢代兄弟一家起名,多以伯仲叔季于名字之中,這種名字極為常見,應該也是種巧合吧
他和沮授陸遜兩人足足談了大半天,才將城內政務梳理了一遍,看著還有小半個時辰太陽就要落山了,便對兩人笑道“兩位今日辛苦了,晚上各回各的臨時府邸,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來議事。”
他帶著孫禮,在兵士護送下,一路上往橋府而去,而道路兩旁,兵士和醫士還在忙碌。
雖然城內已經開始配給糧食,但仍然有因為凍餓疾病而倒斃的人群,此時在醫士的指揮下,兵士手上嘴上都纏著數層麻布,小心翼翼將尸體搬到板車上,送到城外高處填埋。
先前道路兩旁倒斃的人群,大部分親人無蹤,無人給其下葬,但放任尸體腐爛也是不好,所以以前的慣例,就往城外一扔,要么拋入江中,要么任其曝尸荒野。
皖城周圍水系甚多,尸體若是腐爛后污染水源,也是疫病的重要源頭,所以袁熙專門組織了一批軍士醫士,處理城內的尸體。
這種舉動長遠來說,收益是遠大于花費的精力的,就像袁熙集中糧食配給一樣,要是放任百姓餓死,不僅會導致動亂,更會因此讓城內疫病橫行,形成惡性循環。
在華佗的帶領下,幽州義學的醫士開始鉆研疫病防治方面的手段,如今已經初見成效,想來如果在天下推廣,因此類原因死亡的人數,也會大大減少吧
眾人一路到了橋府,兵士敲開了門,袁熙帶人進去,卻發現有兩個身穿破爛麻衣,蓬頭垢面的年輕女郎,跪在門口迎接袁熙。
袁熙說道“夫人呢”
稍大的一些輕聲道“回稟使君,夫人身體有些不舒服,先自歇息了。”
袁熙聽到這女子聲音清晰軟糯,極為好聽,疑惑道“你是”
那女子低聲道“妾是橋公之女。”
袁熙恍然道“你們兩個是大小喬”
“本有國色天香之貌,何故作此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