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臉上一紅,下意識低下頭去,讓竹笠遮住自己的臉。
她輕聲道“既然不是這些問題,那剩下的便只有一個。”
“家世。”
“一開始妾忽略了這一點,想著諸葛氏乃是望族,黃氏雖有所不及,但也是出過三公的,譬如妾之叔父,便有些名氣。”
諸葛亮連忙躬身拜道“子琰公之義,天下敬服。”
黃琬,字子琰,司徒黃香之孫,黃琬入仕,升為五官中郎將后,和光祿勛陳藩共事。
光祿勛府負責舉薦三府的郎,考核成績任期,遴選才德優異之人,為選舉茂才的四科,彼時官宦子弟多靠關系上位,兩人卻多推薦有真才實學之人,被權貴打擊報復,黃琬因此遭受受黨錮之禍二十年。
直到靈帝時,黃琬被楊彪的父親楊賜舉薦,重新入朝為官,做到豫州牧,關內侯,董卓掌權時入朝遷任太尉,進封陽泉鄉侯,與時任司徒的楊彪交厚,后二人一同被拜為光祿大夫。
董卓遷都長安后,黃琬轉任司隸校尉,與王允同謀誅殺董卓,后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將王允黃琬同日殺害,而黃氏族人也因為受到牽連,逃亡荊州避禍者眾多。
諸葛亮如此恭敬,不但是因為黃琬的地位,而是因為其一生正直,德行無虧之故。
他心道這黃家女郎真是聰明,黃家何止出了一個三公,黃琬的祖父黃香也是三公,但黃月英單舉黃琬,則是暗示黃氏的人品是靠得住的,也是隱隱為自己造勢。
黃月英察言觀色,出聲道“家父和蔡氏關系并不好。”
“這也是黃祖鎮守江夏,劉表從未有過援手的原因。”
諸葛亮驚訝的抬起頭來,黃月英見了,信心更足,低聲道“家母和劉景升后婦,并非一母所出。”
諸葛亮恍然,原來如此
他有些驚訝,抬起頭道“女郎如何猜到的亮之想法的”
黃月英見自己果然猜對了,忍住欣喜之色,輕聲道“妾聽聞曹氏屠徐州之事,也深感公子數年飄零之不易。”
諸葛亮嘆道“女郎竟能猜到這一點,實在是遠遠超出亮之所料。”
黃月英道“妾不懂天下大勢,但牽動大勢的,乃是人心,人心的背后,乃是各方關系斟酌考量后的共同結果。”
“天下之爭,也不過是這錯綜復雜的關系網中,繩結牽連節點上的角力罷了。”
“人的行動,必然有其原因,只要從其身上關系倒推過去,往往便能找到答案。”
諸葛亮聽了,忍不住大笑起來,“女郎說的不錯,這天下無論怎么變,最后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在爭”
他站直身子,直視黃月英,“若女郎不棄,亮便即下山,向黃家下聘。”
黃月英心中雀躍,低頭斂衽道“妾不勝之喜。”
她突然想到一事,“君是如何看出來妾男扮女裝的”
諸葛隨口答道“觀星觀的。”
局面果然如諸葛亮所料,袁術軍在打到新野附近時,受到了張繡軍的沖擊。
涼州騎兵對于很少和大規模騎兵作戰的袁術軍來說,初次見面簡直是噩夢,輕重騎兵的輪番沖擊,很快便打垮了袁術軍的前軍,導致大規模的潰散。
這局面之混亂,連在中軍督陣的袁術也無能為力,只得暫時退卻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