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看到后,果斷回到中軍,向袁尚建言,不應再打掃戰場浪費時間,應馬上北上,攻擊曹軍后路
不然的話,這些潰散的曹軍之中,有人會給各路曹軍報信,若是讓曹軍有所防備警覺,自己這邊的偷襲后軍的意圖便會暴露,到時候戰果便會大打折扣
袁尚立刻肯定了高覽的想法,讓其先帶著大部分主力,立刻偷襲夏侯惇軍后路,自己在中軍策應,其他只留了數百人打掃戰場。
高覽當即揮軍急行十幾里,終于是成功偷襲了夏侯惇軍后路,讓其腹背受敵,陷入了絕境
袁熙在望樓上面看到袁尚趕來,終于放下心來,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這次各種原因之下,自己手中的牌實在是不怎么好,都扔上了牌桌后,贏面其實也不到一半。
不過好就好在,袁尚這支后手,終于是發揮了作用。
曹營那邊,可能不會理解原先頗有齟齬的袁氏兄弟,為什么會突然和好,甚至袁尚都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帶兵出陣。
但袁熙稍微比對面看清楚的是,袁尚即使再不堪,也是袁紹的兒子,他行事確實有些下作,但在這種關鍵時刻,還是能分清輕重的。
畢竟站在在袁尚的立場上,袁熙要是敗了,袁尚不僅沒有好處,還會面對之后一連串的惡果。
他在這種大戰中,坐視不理的態度,肯定會被袁譚那一方借題發揮,假若袁紹身死,壓不住鄴城士族,袁尚便會失勢。
袁熙和袁尚都明白一點,袁尚在鄴城的勢力,其實是遠遠不如袁譚的,這是因為,鄴城很多士族支持的是袁譚,而不是袁尚
別看袁尚是袁紹指定的繼承人,但袁紹為了壓制冀州士族,避免其喧賓奪主,采用了啟用外來士族,打壓本地士族的做法。
這種做法,其實包括曹操劉備在內的天下諸侯都在用,并不出奇。
但壞就壞在,袁紹在世的時候,還能壓制住冀州士族,但是萬一他去世了呢
他指定的繼承人袁尚,其心腹掾屬,自然大部分都是外來士族,而本地士族因為看不到出路,便紛紛歸附了袁譚。
只要袁紹一死,這些冀州士族為了謀取做大的利益,必然會聯起手來,擁護袁譚,對抗袁尚
這個道理,袁熙相信袁尚早就明白,所以他和袁尚深談的時候,并沒有著力去強調這一點,因為沒有沒有必要。
他想讓袁尚明白的道理是,袁尚親自領兵打退曹軍的意義,非常重要。
這不僅能讓袁尚博得保護鄴城的名聲,讓冀州士族承一份情,更能在此戰之后,借著封賞軍功的機會,重新安排鄴城官員掾屬的職位,名正言順換上自己心腹,并且更能借此向世人證明,自己作為袁氏繼承人的資質。
不然的話,誰會甘心情愿依附一個關鍵大戰還躲在城里的膽小鬼
在袁熙連勸帶激的言語下,袁尚與其說是上當,不如說是終于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親手去取,不然所有人都會看不起你,也不會誠心誠意歸附你。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