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有難處時拉他一把”
“若他真的不堪扶不起袁氏你”
此時他手臂緩緩從袁熙手中滑落下去,落在榻上。
袁紹睜著眼睛,就此呼吸停止。
袁熙緊緊握著了袁紹的手,感覺其手掌的溫度飛速流失,然后漸漸變得冰冷。
他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過了不知道多久,他伸出手,幫袁紹合上眼皮,緩緩站起身來,對著門外叫道“來人”
“本初公,”
“去了”
眾人呼啦啦涌了進來,見袁紹已經氣絕,紛紛低頭下拜,袁尚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痛哭起來。
劉氏用衣襟擦著眼角,很想問袁熙,袁紹臨死前說了什么,卻見袁熙只是對著袁紹尸體拜了三拜,便轉身離開。
她心里大怒,剛想說袁熙不盡孝道,卻記起對方是袁基這一支家主,方才悻悻地跪在袁尚身邊,哀哭起來。
袁熙仰頭走到院中,看著黑漆漆的天空,心情有種說不出來的壓抑。
袁紹死得太不是時候了。
不出幾個時辰,消息便會傳出城外,到時候蠢蠢欲動的袁譚會如何抉擇
袁熙覺得,自己現在最好的選擇,是不是應該立刻出城,帶兵遠離,讓袁譚和袁尚自己去處理袁氏家族的內部事務
到時候兩邊斗的兩敗俱傷也好,一方得勝也好,對于袁熙來說都無所謂,反正這鄴城不是他的。
但是這種局面如果導致冀州大亂,曹軍會不會趁機卷土重來
雖然袁紹堅持廢長立幼被人詬病,但自漢代建立起,就沒有必須要立嫡長子的規矩,立長立賢,本就是家主的選擇。
而且很多家族,是支持立賢的,畢竟長子要是不成器,還能把家產給其敗壞了不成
賢長之爭,大部分還會是在于其背后的勢力交鋒,不然這么多家主廢長立幼,難道都是糊涂了
而且以袁譚的為人,要是取代袁尚上位,在很多人包括袁熙心中,未必是更好的選擇,但袁紹之前要袁熙幫忙調解鄴城局面,這也不是什么輕松的事情
而且袁熙自忖,自己雖然打仗尚可,但內政謀略方面,其實是差著曹操不少的。
相比曹操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拉攏到了袁譚和袁術,甚至還可能有馬騰韓遂,袁熙如今的盟友,只有個實力尚弱的劉備,和一個不怎么可靠的孫策。
而且這兩人都在淮水以南,而曹操這些聯手的勢力都在冀州附近,在中原這塊地區,曹操是占據不少優勢的。
關鍵的關鍵,還是在于袁譚的立場,偏偏他想要得到的東西,便是袁氏家主之位,和袁尚有著天然的沖突
袁熙心中升起一個念頭,要是直接能把相關人等殺干凈就好了
不過想歸想,這種事情并不現實,身為一方諸侯,身邊都有無數護衛,零星刺客連近身都不行,又談何暗殺
袁熙聽到屋里隱隱傳出的哭聲,心機自己留在城中也沒用了,還是要出城返回自己營寨,伺機而動。
但一旦出了城,只怕再也進不來了,袁尚袁譚真要打起來,自己趕去懷城的計劃更會耽誤。
他突然想起來,沮授不是在城中嗎
怎么自始至終沒有出現
他叫過孫禮,問道“你知不知道公與先生在哪里”
孫禮立刻答道“公子進去的時候,先生就派人來了,說在公子宅邸等著。”
袁熙聽了,立刻縱身上馬,“走,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