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人喝道“大壯,小心誹謗使君,被抓起來”
大壯連忙捂住自己的嘴,眾人都笑了起來。
張放站起身,說道“使君這命令沒錯,而且很及時。”
“要是雪再這樣下,別說百姓,咱們自己也是家都回不去了,更別說日常所用的柴火食物了。”
“咱們鏟雪,便是為救全城人的命,不可懈怠,明白嗎”
眾人紛紛起身,叫道“諾”
張放這些親衛負責的是袁熙府邸周圍的街道,他帶著手下,一路趕到袁熙府門前面的時候,卻見袁熙帶著府里的侍衛,已經鏟起雪來了。
張放連忙趕過去,說道“使君,天氣太冷,小心身體。”
他倒不會勸袁熙回去,這幾年親衛營出動做事,袁熙都是一馬當先,斷然不會在一邊袖手旁觀。
袁熙見是張放等人,笑道“我記得你們今日本來應該回家才對。”
“等把道路清理通暢,我再補假給你們。”
張放笑道“回家也是哄婆娘,跟著使君,干什么都有力氣。”
袁熙一邊鏟雪,一邊說道“我記得你這幾個兄弟的孩子,皆是五六歲了吧”
“有沒有去義學”
張放拿著木耙,將積雪推到路邊,說道“托使君的福,今年秋天就上了。”
“咱是做夢也沒想到,孩子還能有識字的一天。”
他說到這里,也是心情激動,他們這些從軍的,都是家里吃不下飯才選擇當兵這條道路的。
可能有人原本家里也曾富過,但天下大亂,很多家中連活人都剩不下幾個,更別說讀書識字了,很多時候他們要么參軍,要么成為流民,只為一口飯吃。
流民無家可歸,最后往往只能賣身為奴,世代成為奴仆,幾乎沒有翻身之日。
參軍倒是能俸祿不少,能養活好幾口人,但家人就難說了。
就如曹操在兗州實行的屯田制,士兵半農半兵,不打仗時務農,打仗時候由家里人打理田地,這種方式,確實能極大利用勞動力,但在其背后,卻也有不少弊端。
一是賦稅很重。
漢初田租比秦時大大減輕,稅率為十五稅一,后來又減為三十而稅一,并一度免征田租。
東漢初年因軍費開支較大,田租改行什一而稅,但全國統一后,又行西漢舊制,三十而稅一,曹操改行租調制之前,法定的田賦稅率一直未變。
這樣的稅賦,其實是無法負擔起連續的戰爭所需的,于是曹操的稅率,調整為民屯方面,即有田地的自耕農,若屯民使用自己的牛,收成時與官府五五分成,若使用官牛,按官六民四比例分成,而且這里面其實是有一個大坑的,因為這只是基本稅賦,還不包括其他苛捐雜稅。
而在軍屯方面,多以士兵為主,他們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收成全部上交,僅保留軍餉,且子孫身份不變,代代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