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世說袁紹乃是天下動亂的始作俑者,倒也并不是空穴來風,如今的士人,已經不怎么在乎盡忠天子,而是盡可能尋找大的割據勢力,以謀求棲身庇護之所。
先前天下兩袁相爭,天下士人十之七八都投靠了二袁,而袁術被擊敗后,袁熙一時間風頭無兩,所以江東士族在孫策死后轉來投靠袁熙,便不足為奇了。
李術在欣喜的同時,心中也是憂慮不已,因為對于他收留逃亡江東人士的舉動,新上任的江東之主孫權非常不滿,寫信斥責李術,并讓其交出所有逃走的人。
這封信其實是出乎李術意料的,畢竟孫策生前和李術關系并算不上差,況且李術如今的頂頭上司還是袁熙,按道理說孫權怎么也不應該說話如此不客氣。
而且其要求更是讓人難以做到,李術要是把逃走的人交出去,不說自己,袁熙的聲名還要不要了
所以李術最終還是寫信拒絕了孫權,雖然他在回信中說的也很硬氣,說有德導致他人來歸,無德導致他人叛逃,自己不會把士人還回去。
但李術心中的擔憂有增無減,孫權一上位就如此態度強硬,不排除他得到了孫家的全力支持,更有可能他想借此樹立威信。
如果是后者的話,那就麻煩大了,孫權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更因為皖城位置重要,他可能借機開戰,用打勝仗來穩固自己地位
李術心中猶豫起來,江東的實力,根本不是自己一個郡守所能抵抗,那自己該怎么辦
逃走
守城
亦或投降孫權
先前他已經把自己幼子送往了幽州,此時投降,怕是幼子也沒有什么好下場吧
固守是不太可能的,如今袁熙遠在幽州,也幫不了自己,雖然壽春還有陸遜太史慈的水軍,但那一路是要防守淮水北面的曹軍的,也脫不開身來。
倒是想劉曄求援,到還有些可能。
先前他拿著令符,替袁熙招攬了劉曄,劉燁如今是九江郡守,坐鎮壽春,同時派人在合肥筑城,應該能幫自己一把吧
他思來想去,心中也委實難決,最后他突然想到橋蕤。
此人和袁熙關系很好,兩個女兒和袁熙也是曖昧不明,要是自己從中推一把成就好事,也許自己這廬江太守能換個位置也說不定
結果他剛有這個打算,橋蕤病故的消息便傳來了。
李術差點每一口血噴出來,怎么這么巧
他也顧不得其他,便親自過去橋府吊唁,到了橋家,門口已經掛起了白幡,只有幾個仆人守在門口,幾乎沒有人出入,顯得極為冷清。
想想也是,橋家本來就沒有幾個人,橋蕤一死,對于大家族來說已經沒用了,誰還會在乎和其維持關系
李術心中冷笑,一群沒見過橋公兩個女兒的蠢貨,就憑這兩個女郎容貌,使君也絕對不會忘記,怕是當初夫人在場,不好當面提罷了。
自己家族的前程,全著落在這兩個女郎身上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