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促成這種形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曹操謀劃對張繡動手,同時想辦法讓張繡知道這點。
郭嘉當初和袁熙謀劃這件事情時,一方面驚訝于袁熙為什么觀星能觀的如此之準,另一方面,也頭痛于這幾個環節的麻煩之處。
首先第一個環節,需要讓曹操的得意忘形,無所顧忌,其需要的前提是,張繡不在宛城。
為此兩人商議良久,想出了推動這個局面,便需要在新野的劉備出手。
沒錯,劉備主動出兵,逼近潁川,曹操自然會以此為借口,指派張繡出城作戰,同時為了讓張繡放心,曹操會讓自己部將跟張繡一起出擊。
而曹操本人則是會順理成章坐鎮宛城,張繡不在,他才會行事無所忌憚,在私納鄒氏的同時,謀劃干掉張繡,全面接收他的部將兵士。
畢竟在曹操的角度來看,和張繡聯手,哪有自己親自占領宛城這個荊州重要門戶來的放心
郭嘉和袁熙復盤之后,覺得這是第一個環節之內,最為符合各方需求的行為推演結果,無論是曹操還是張繡,能采取這樣的行為,皆是因為這種選擇,對他們的好處最大化的。
而后面的幾個環節也是如此,其中很麻煩的一點,是告知張繡,曹操要對其不利的消息時,如何讓張繡相信消息是真的,而不是敵人的離間計。
這些環節的問題,在郭嘉殫精竭慮治下,都有了相應的對策,為此郭嘉感覺自己頭發都白了不少。
然而里面有一個最大的變數。
賈詡。
賈詡的態度,對張繡的決定影響很大,而且其立場不明,郭嘉雖然沒有證據,但他很是懷疑,賈詡曹操之間,應該是早有勾結的。
雖然后世記載,賈詡是贊同張繡偷襲曹操的,但基于其明哲保身為第一優先的立場,賈詡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
更耐人尋味的是,身為宛城之亂的主謀,殺死了曹操最重要繼承人的元兇,賈詡卻是活到了最后,這要么說明曹操不是一般的大度,要么是另有隱情,畢竟相比之下,張繡一家的最后的下場可是要凄慘得多。
想到這里,郭嘉還是搖了搖頭,這計劃確實太過冒險了,自己以前的行險和此次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但不知道為何,也許是出于對袁熙觀星的信任,也許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郭嘉反而極為期待這次如履薄冰,隨時都會有覆亡之危的行險之策。
他隱隱約約覺得,這次宛城用計,可能是他生涯謀劃的巔峰,也可能是最后的絕響。
郭嘉走入營帳,就見袁熙面色微微有一絲焦慮之色,當即出聲道“使君勿憂,總要等到新野那邊傳來消息。”
袁熙嘆道“先生了解我,我擔心的倒不是咱們這邊,文遠公明皆可獨當一面,即使被人敵人發現,我也有信心全身而退。”
“我是擔心劉玄德那邊,即使他能收到我的傳信及時出兵,但他年前新敗,能聚集多少兵力,能否抵擋住曹操張繡聯軍,我心里也是沒有把握。”
“雖然我密令陸遜從淮水上游帶兵馳援新野,但其能否來得及趕到,也是未知。”
郭嘉聽了,嘆道;“這事情得怪我,對孫權此子的心機估算不足。”
“我還以為吳夫人多少能轄制他,但沒有想到這人是個胸中有雄才大略的,看清了公子對他是個巨大的威脅,竟然挑在這個時候攻打皖城,非一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