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袁熙此話一出,諸葛亮本來平靜的臉上終于現出了一絲波瀾,“使君也以為,當今天下大亂,早就有禍根種下”
見諸葛亮如此反應,袁熙早有預料,“我還知道孔明認為,原因是禍起桓靈二帝吧”
諸葛亮這才真正動容,“使君如何得知”
黃月英也是面現驚訝之色,她日常和諸葛亮對談時,諸葛亮談到此事,每每切齒痛恨,但這種誹謗先帝的事情,并不會拿出來傳揚,這兇虎竟然知道,難道真是觀星觀出來的
袁熙微笑道“我還知道,孔明以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諸葛亮身體一震,忍不住看了身后黃月英一眼,苦笑道“若不是知道使君有觀星之能,我幾乎以為身邊有人傳話。”
黃月英聽了,心中生氣,有你這樣調侃自己夫人的嗎
看晚上不好好收拾你
諸葛亮望著袁熙,滿臉期待道“使君也贊同我的想法嗎”
袁熙想了想,正色道“孔明這話,單單從立意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
“黃巾之亂,乃至如今天下紛爭的直接起因,確實由桓帝靈帝而起。”
“我猜孔明認為,是因為二帝在宦官的干預下,為加強皇權,開啟了黨錮之禍,用結黨的名義打擊士族,導致士族離心,以至于在背后對黃巾之亂推波助瀾吧”
諸葛亮聽了,出聲道“這正是我所思慮的,但聽聞使君話中之意,似乎對此有些不以為然”
袁熙嘆道“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卻不是全部原因。”
“二帝在時,宦官外戚輪流干政,士族只能依附其一,彼時天下士族多歸于外戚,二帝深感不安,便用宦官打擊外戚,宦官隨意誣陷士人為黨人,大肆迫害,一時間人人自危。”
后漢書黨錮傳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
這形勢愈演愈烈,只要其家族有一人被定性為黨人,其家族上下五代人都要受到牽連,還在擔任官職的,全部撤職并禁止做官,只太學生受到牽連到的,就有三萬多人。
諸葛亮痛心道“難道事實不是如此”
“本來心懷大志,意圖報效朝廷的忠良大臣,要了丟官下獄,要么丟掉性命,雖然是宦官行兇,難道不是聽命于二帝行事嗎”
“這些小人橫行,難道不是二帝縱容的嗎”
黃月英忍不住往外看了一眼,諸葛亮每每談及此事,都是毫不顧忌,言辭激烈,但此時尚是漢家天下,若被有心人聽到,也是不好。
袁熙嘆息一聲,“我雖然認同孔明的觀點,但孔明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二帝會如此做”
諸葛亮不假思索道“這是因為先漢亡于外戚,故后漢歷代帝王,皆如此提防。”
“兼之二帝登基,皆是外戚扶持,勢力深入朝廷,官員離心,也是二帝所不能忍的。”
“但矯枉過正,外戚倒臺,宦官當政,其政務能力還不如外戚,導致天下民不聊生,而且若如果覺得打擊士族就能消滅外戚,何至于有之后的雒陽之亂,天子更替”
諸葛亮突然閉口不言,袁熙知道其意,微笑道“無妨,我知孔明之意,先父曾勸大將軍何進誅殺全部宦官,何進被殺后,先父更是親自動手,將數千宦官全部誅殺干凈。”
“但從結果上來看,似乎之后董卓入京,結局也并不是這么美好呢。”
“難道孔明看來,殺死了宦官的先父,是為天下士族出了氣,但為什么私下還有人說,亂漢者袁本初呢”
諸葛亮頗為尷尬,心道總不能說其實你爹也是另有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