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賈詡偏偏沒有事。
當然,有人說是因為賈詡之后立了大功,但其實以賈詡在曹營的經歷來看,其一直在韜光養晦,并沒有出彩的表現,后期幾乎和程昱一樣成了透明人。
二就是陳壽的記載,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中,宛城之變的起因,改成了是張繡決定偷襲曹操,而賈詡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出現過。
裴松之做注十分嚴謹,不會無緣無故刪除人名,想來是掌握了一些關鍵性的史料證據。
另外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便是曹丕寫的典論,關于宛城整件事情的記載中,也沒有出現過賈詡。以賈詡在曹營的地位,曹丕斷不會一點都不提及。
南北朝史官推測,賈詡離開段煨投靠張繡,是在張繡宛城突襲曹操之后。
因為賈詡和李傕郭汜關系緊密,出了很多計策針對張濟,兩邊關系并不好,此時張繡能接受賈詡的投靠,應該是處于突襲曹操后害怕報復,急于尋找盟友的心理,所以才會接納賈詡,作為和段煨搞好關系的橋梁。
從動機上看,南北朝史官的這種推測更加愛合理。
其三是,賈詡可能早就和曹操有所勾連。
其最關鍵的證據,便是曹操早就和李傕郭汜有過來往。
裴注三國志鐘繇傳引世語太祖遣使兗州從事王必致命天子。
這時候曹操在袁紹麾下,還是關東聯軍勢力的一員,所以王必到長安后,李傕、郭汜認為關東諸侯打算自立天子,雖然現在曹操派使者來朝,但不是真心,就準備把王必扣留下來,不領曹操的表忠。
此時黃門侍郎鐘繇勸解李傕郭汜兩人,打通了兩邊的關系,由此曹操的兗州牧也被曹操認可。
事情關鍵在于,賈詡此時是李傕郭汜謀主,這種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從結果上來看,賈詡起碼是沒有反對的。
而此時已經成為曹操暗棋的鐘繇,顯然會在賈詡身上下功夫,而從后面賈詡光速投靠曹操的表現來看,其早就和曹操有說法了。
而其沒有參與宛城偷襲曹操之戰,是符合其行為邏輯的,因為作為一早便將賭注下到曹操身上的人,豈能因為投靠曹操之后,因為張繡的家事,反而攛掇張繡偷襲曹操
這明顯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而且張繡相比曹操更沒有前途,即使其殺了曹操,張繡也不是個能奪取天下的潛力股,賈詡吃飽了撐的
所以合理的解釋便是,南北朝史官關于宛城之戰賈詡并未參與推測,更符合真相。
而此世發生的偏差,卻是因為袁熙的介入,段煨成為了奉迎天子的一員,更早參與到了袁熙一系,也導致賈詡提前離開了段煨,去投奔張繡,進而參與影響宛城之戰,卻被諸葛亮一拳打斷。
袁熙回想起來,等明白了前因后果,也覺得僥幸無比,這種歷史的走向,摻雜了太多謎團和意外,誰又能真正清楚呢
袁熙進入宛城后,方才得知當時賈詡確實是準備發兵攻擊自己,幫助曹操的,要不是諸葛亮那一拳,袁熙即使能勝,也是慘勝,說不定跟他來的人,一大半都在死在城外。
所以袁熙站在賈詡跟前時,是起了殺心的,當時他已經準備直接動手了。
但后來他還是忍了下來,畢竟賈詡見風使舵,也算是開城投降了,自己殺降的事情傳了出去,只怕之后打仗敵人的抵抗便會頑強許多。
最后袁熙安排人手,把賈詡押到幽州種田去了,免得讓其跑到曹操那邊生事。
對于宛城,因為袁熙的地盤太遠,實在是鞭長莫及,所以他等待劉備張繡到來,便是為了促成三方聯手,順便和劉表搭上關系,起碼在荊州這一路,限制住曹操的行動。
這樣一來,袁熙勢力和曹操勢力,便會同時在天下四個區域交戰。
袁熙本來打算突襲曹操后,主力要么去官渡,要了去徐州,但讓他頭痛的是,眼下還有別的勢力對自己造成了困擾。
出去北地烏桓和公孫度,最麻煩的,當屬在后方攪局偷雞的江東。
袁熙熙將這個問題交給了諸葛亮,如今他要做的是安撫張繡,讓劉備與之聯手阻據曹操。